藕花亭雜詠為梁浮山中書 其二
翠蓋低時雨,紅妝爛晚霞。
亂香飄淡蕩,一色擁清華。
境勝當人意,林幽得自誇。
蕊珠天界是,何處問仙家。
翠蓋低時雨,紅妝爛晚霞。
亂香飄淡蕩,一色擁清華。
境勝當人意,林幽得自誇。
蕊珠天界是,何處問仙家。
荷葉低垂時,雨珠輕落,荷花艷麗如絢爛晚霞。雜亂的花香飄散在空氣中,一片清新秀麗的景象。這優美的環境正合人意,樹林幽靜值得自我夸贊。這里就如同蕊珠天界一般,何必再去別處尋訪仙家呢。
翠蓋:指荷葉。
紅妝:指荷花。
淡蕩:形容香氣飄散。
清華:指清新秀麗的景色。
蕊珠天界:道教傳說中的仙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詩人在游覽藕花亭時,被眼前美麗的荷塘景色所打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心境閑適,陶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藕花亭的景色。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優美。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捕捉和高超的描繪能力。
嗚咽樓頭暮一聲,塞鴻驚起度邊城。無端吹斷霜天月,多少征人不忍聽。辛苦年年留絕漠,功名何日圖麟閣。黃沙漠漠暗秦云,極目家山雙淚落。
英姿卓犖眾長兼,暫假威名鎮嶠南。忽報郵音馳尺一,即看躔次近魁三。照人風采誰居右,致主功名在立談。遠俗豈知如許事,只言無計駐征驂。清明公正復慈祥,觸眼平生見未嘗。自幸來依驃騎幕,如何又趣舍人裝。云霄去路日千里,萍梗微蹤天一方。獨有此心無遠近,歲寒猶欲試冰霜。
夏館秋涼客寓居,忽聞簾外一蟬初。已知時序相催急,并覺天真感激馀。楚辯吟秋蛩韻切,齊箏彈月雁行疏。裁書為報歐陽子,萬響中間有太虛。
澤國秋將盡,柴荊客到稀。雁歸楓葉改,雞啄稻粱肥。滌器催盛酒,敲砧擬授衣。山林興成癖,甘與世相違。
開時還似斗新妝,瘦損豐姿意漸降。此日亂枝情脈脈,早時連理本雙雙。斜翻幕影搖紅浪,暗撲燈花下玉釭。別有漁舟隨水入,桃源深處吠仙鄉。
五旗騰聲說共和,傷心同室忍操戈。蜀軍有約歸雍闿,漢使無書慰趙佗。江左風云齊變色,湘東弟子起悲歌。蒼龍血戰尋常事,苦我生靈奈若何。
青袍猶帶御爐煙,坐覺江湖歲月遷。憶在九霄聯雁塔,恍如三尺鑄龍泉。薦書飛鶚聞天上,綵筆題詩落眼前。白發郎官才力健,知公家世似韋賢。
此情爭托?漸江樓雁斷,暮山云邈。恨妙手難解連環,奈恩怨近來,似深還薄。倦柳衰荷,忍消受,一天秋索。悵重逢愿渺,記得那時,遍地紅藥。君心可如蕙若。想霜凝月盡,曾倚闌角。待拼了、香墜煙沉,便心字灰成,未肯拋卻。錦被銀屏,驀喜見,春回梅萼。更何堪,半簾夢影,被風吹落。
達人尚幽勝,葺宇臨清流。清流宜濯纓,深渚可容舟。周流元不息,晝夜恒滔滔。微風蕩生瀾,木葉下驚秋。流響歸空房,浮光映高樓。芙蓉緣極浦,杜若被芳洲。于焉事棲息,駕言聊出游。榜舟張水嬉,擁楫和長謠。犀然窮怪物,蓮折傾龜巢。鳴更出靈鼉,媵予躍文魚。境勝良自愜,慮淡信無求。惟應素心人,來此共逍遙。
憶別金陵日,春風二月時。求朋鶯語急,送客燕飛遲。北邸俄淹歲,南歸未卜期。遙遙天上友,莫動暮云思。
自古興亡有數存,銅駝曾見棘中蹲。贊皇謾述平泉記,猶欲丁寧戒子孫。
盍歸尼父還思魯,三宿鄒輿也去齊。反手功名成底事,問津行路欲奚為。煙蘿洞口醒莊鹿,得喪關前聽舜雞。最好飛云峰嵿望,五更朝日散群迷。
開明耀永晝,返照岡之麓。羨君桑榆功,芳名入奏牘。
物換星移幾度秋,鳥啼花落水空流。人間何事堪惆悵,貴賤同歸土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