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其九十九
傾倒投子油瓶,拗折龍孫頭角。
大爐鞴里烹煎,香透千巖萬壑。
殷勤奉供昔年高臥白云僧,與無舌人從頭咬嚼。
咬得著,鼓舞升平,唱村田樂。
傾倒投子油瓶,拗折龍孫頭角。
大爐鞴里烹煎,香透千巖萬壑。
殷勤奉供昔年高臥白云僧,與無舌人從頭咬嚼。
咬得著,鼓舞升平,唱村田樂。
打翻投子的油瓶,折斷幼竹的頭角。在大熔爐里烹煎,香氣彌漫千巖萬壑。誠心供奉當年高臥在白云間的僧人,和不能言語的人一起從頭細細品味。若能品味出其中真意,便可以在太平盛世中歡欣鼓舞,唱起鄉村的田歌。
投子:可能是一位高僧或特定的指代。
龍孫:指幼竹。
爐鞴:冶煉的熔爐。
無舌人:寓意不能用言語表達的人,也可理解為需要用心去體悟的人。
此詩為偈頌,多與佛教修行感悟有關。作者可能在修行過程中有所體悟,以詩偈的形式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對高僧的敬意。當時佛教文化盛行,修行者常通過偈語來交流和表達內心的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表達修行者對佛法的追求和領悟,通過一系列形象的描述,展現修行的過程和成果。其特點是禪意濃厚,以生動的意象傳達抽象的哲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莘郊一介,堯舜君民。薇山二難,百世忠清。富春耕叟,涕洟云臺。終南遁士,仕宦梯媒。是數公者,俱以隱名。木石一跡,霄淵異情。九華山人,賣樵江湖。請算世間,幾種樵夫。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自從騎馬出莆陽,倒指流光二載將。華發每驚人世短,黃塵無柰客途長。酒沽竹葉排新悶,詩賦梅花添舊裝?;厥坠枢l轉迢遞,何時戲綵向高堂。
呢喃長日畫梁中,素質冰肌迥不同。玉剪飛時遙可辨,寶釵化去竟成空。梁園夢繞梨花月,隋苑聲殘柳絮風。莫戀烏衣歸舊國,藏身合在水晶宮。
門巷沈沈草徑紆,綠槐深護野人居。鳥聲不斷日亭午,時有小童來捕魚。
笙歌揭虛閣,帷幕匝春池。且與民同樂,都忘天一涯。舊游嗟倏忽,故步喜追隨。陌上人如堵,歸鞍莫載馳。
亂點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
燕塞秋風幾日留,華延文彩射珠球。青云擁路隨金節,白雪翻歌繞畫樓。荒政有條先散利,富民得策定封侯。祇存一飯忠君意,接武夔龍贊帝猷。
夕光江搖魚尾紅,何處扁舟開晚篷。雁字初成春有信,煙鬟空好雨無蹤?;暮當等旈僦薨?,領略半窗湘寺鐘。浦口行人已爭渡,林下歸僧欣一逢。
杜鵑只管催歸去。知渠教我歸何處。故國淚生痕。那堪枕上聞。嚴裝吾已具。泛宅吳中路。弭棹喚東鄰。江東日暮云。
先生衰眼失孤鴻,久著甕天塵霧中。誰卷秋空開四壁,丹青三昧道人崇。
東風吹暖氣,花泛曉光鮮。破月斜天半,垂藤壓樹偏。
客中幽興二人兼,和盡新詩韻轉嚴。山雪撲衣春后薄,溪風吹面晚來尖。帶圍舊眼頻頻換,鬢腳新霜故故添。何處人家堪買醉,近橋楊柳綠纖纖。
五紋絲線織絳長,金作絳環七寶裝。就中獨有貓睛貴,覷看中間一線光。
天公巧。作弄得,幾陣春寒峭。將花當酒同看,新釀紫紅多少。煙僝雨困,花也似春人醉倒。勸番風著力催晴,數聲窗外啼鳥。因念一角江城,芳菲地,雛鶯乳燕來早。喚起春痕都無跡,人面共桃花一笑。癡心向東君暗祝,莫開遍荼蘼事遍了。待偷閑綠杖青鞋,看花忘卻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