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日占六首 其二
一萬五千三百三,
愁絲日日纏春蠶。
天涯地窟知音絕,
新剪牛衣對雨談。
一萬五千三百三,
愁絲日日纏春蠶。
天涯地窟知音絕,
新剪牛衣對雨談。
一萬五千三百三十天的歲月流逝,愁緒像春蠶吐絲般每日纏繞。遠在天涯地角難尋知音,只能穿著新裁的粗布衣,對著細雨獨自傾訴。
初度:指生日,出自《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
一萬五千三百三:概指漫長歲月,或具體指作者當時年齡(虛歲計算);
愁絲:喻指綿長的愁緒;
春蠶:化用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以蠶吐絲喻愁緒不斷;
天涯地窟:極言所處之地偏遠孤寂;
牛衣:粗麻編織的御寒衣物,代指貧寒處境;
對雨談:面對雨幕獨自傾訴
此詩應為作者于困境中過生日時所作。或因漂泊異地、生計艱難,加之缺乏理解自己的知音,在特殊時日(生日)觸發對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
全詩以生日為契機,通過歲月計數、愁緒比喻、處境描寫,層層遞進展現孤寂心境,既寫個人之愁,亦暗含對人生際遇的感慨,語言平實卻情感沉郁。
啟關欲從之,子舟竟何所。剩有水盈盈,亦有葉湑湑。談笑昔時歡,徘徊此時楚。子兮如子何,與我周旋我。
纜舟金華潭,遂陟岡上閣。蹊徑阻紆郁,巖水光參錯。夏林一何清,馀雨浙未落。高覽景自異,況值晚霽廓。夕日明錦湍,歸云擁華薄。近山聿蒼翠,遠嶺復岑崿。曠蕩感遇寓,俛仰嘆今昨。不見往者悲,秪覿來者樂。顧瞻大江流,愈恨代謝速。源涌竟誰禦,謙守諒能曲。所貴遺榮名,睹義愿有勖。
六師嚴號令,車騎肅前征。塞月云中暗,胡塵雨后清。沙雞隨箭落,野馬近人驚。咫尺聞天語,常依御輦行。
萬瓦輕霜愛日明。游絲來往似春晴。幽禽弄暖百般聲。斑竹乍翻經夏籜,綠池猶泛過秋萍。溪橋誰共探梅行。
笑為先生一問天,身前身后兩般看。亭前樹子關何事,也得天公賜姓韓。
墻苔悄碧。詫抱霜不覺,春至無跡。險夢仍頻,涼月樓陰,西窗盡是愁白。鉛塵夜幕都收裹,更懶向、闌邊吹笛。聽韶華,墮地無聲,又近一年寒食。凝想臺城舊日,蔣山細雨里,梅裊尤昔。換卻游人,燕子浮生,海上寒潮深拍。春風算肯因人駐,亦暫得、檐絲空憶。且莫看,衣影沈沈,祇有榻燈紅寂。
秋雨生寒似早春,寥寥門巷綠苔新。社前釀熟松醪酒,留得仙瓢候故人。
南北間關萬死身,今年六十九年人。偶容有酒仍容健,不嘆無官肯嘆貧。遣禮送詩煩故舊,借樓市饌請比鄰。還聞共說虛翁壽,似陸嚴州過八旬。虛叟慚非飲八仙,舉杯屬客每陶然。重逢今日初生日,預算明年致仕年。元亮有兒聊慰意,斛斯為話且隨緣。老衰不競黃陳律,前日詩如白樂天。
影響驅馳等是勞,風流今古幾人豪。但聞司馬衣裳古,更見伊川帽桶高。巖徑無風松子落,翠屏終日白云交。定山樣子從來別,詩變堯夫酒變陶。
際會光華旦,傳家各有人。榮名今已矣,陳跡重悲辛。曷報生芻禮,難留玉樹春。隼旟空望斷,清淚落衣巾。
日昃中天倦未醒,高唐云氣動征軿。昏愁有賦難書就,夢里微吟寤自聽。
芳月忽已晏,賞心遂蹉跎。薄言采秋菊,于彼南山阿。杖藜古蘭若,班荊多娑婆。上方秋杪集,中秋白云多。野果被清露,石竹緣長坡。搔首徒延佇,懷人獨行歌。陳王布金地,蟋蟀鳴寒莎。淡然釋氏子,白首心匪他。為予別三杰,玉石了不訛。香坂有芳蕙,平池有高荷。二者豈不美,如此日夕何。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小小溪堂雪覆檐,梅花枝上玉纖纖。山頭月落人初睡,猛虎一聲風滿簾。
世路日益險,道根終自深。因勞踏石足,倍起愛山心。地冷雪常在,歲窮天更陰。今宵投宿處,知度幾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