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元人東陽十詠 其二 蠹簡
管領長恩舊事虛,
此中何樂竟為魚。
殺青未遂終非計,
貪墨無成笑久居。
差喜漢家先按籍,
莫教魯壁負遺書。
蓬萊自有神仙骨,
脈望能靈恐不如!
管領長恩舊事虛,
此中何樂竟為魚。
殺青未遂終非計,
貪墨無成笑久居。
差喜漢家先按籍,
莫教魯壁負遺書。
蓬萊自有神仙骨,
脈望能靈恐不如!
主管書神長恩的舊說已虛無,這書簡中有何樂趣竟讓蠹蟲如魚般蛀食。竹簡未完成制作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蠹蟲貪食無成只讓人笑其久居書間。幸喜漢代先有整理典籍之舉,莫要辜負魯壁中保存的古文遺書。蓬萊仙山自有神仙風骨,傳說中能通靈的脈望恐也不如這些典籍珍貴!
長恩:傳說中的書神,《致虛閣雜俎》載其為司書之神,歲終以酒脯祭之,可得終年書不蠹。
殺青:古代制竹簡時用火烤去竹汗(水分),便于書寫和保存,后指書籍定稿。
貪墨:此處雙關,既指蠹蟲蛀食墨跡,又暗喻無德者貪占。
漢家按籍:指漢代整理典籍,如劉向父子校書秘閣,編訂《別錄》《七略》。
魯壁:西漢魯恭王壞孔子舊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等儒家經典,代指典籍的珍貴傳承。
脈望:傳說中蠹蟲食書千卷所化的神蟲,得之可成仙,見《酉陽雜俎》。
此詩為仿元人《東陽十詠》組詩中的第二首,主題聚焦“蠹簡”(被蟲蛀的書簡)。元人組詩多詠地方風物或文化意象,作者模仿其題裁,借蠹簡這一小物,結合書神傳說、典籍整理史事,抒發對文化傳承的思考,當為文人雅集或感懷典籍之作。
全詩以“蠹簡”為核心,借書神虛誕、蠹蟲為患起興,引漢代校書、魯壁藏書典故,肯定護書之舉,最后以“蓬萊骨”“脈望”作結,突出典籍超越神異的文化價值,是一首托物寄意、典實豐贍的詠物詩。
荷花含笑調薰風。兩情著意尤濃。水精欄檻四玲瓏。照見妝容。 醉里偷開盞面,曉來暗坼香風。不知何事苦匆匆。飄落殘紅。
歲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去年江上行役,常動故鄉愁。容與碧云亭畔,極目江山千里,隱隱是西州。日暮天容斂,鷗雁下汀洲。迥故棹,尋舊里,解客裘。功名前定,時到安得為淹留。幸有青編萬軸,且又日長無事,莫恁做閑憂。花下常攜酒,明月好登樓。
氣升氣止。引得丹元童子喜。 耳里聞風。知是泥丸一竅通。 危樓宴酒。不覺黃芽生蕊壽。 芽長如何。只覺金花罩體多。
五馬人生最貴,金陵自古繁華。光懸相印擁朱牙。況值邊庭閑暇。滿勸東西碧玉,高燒麗燭紅葩。詔黃新濕字如鴉。明日天庭飛下。
人無常止。暮四朝三時怒喜。怪雨嫌風。高耳皇天下聽通。剛而使酒。罵坐灌夫忘客壽。魋若予何。夫子雍容語不多。
逼仄懷居非丈夫,吾今語子好游乎。 沅湘到處有司馬,嵩華至今談小蘇。 事會無窮閑宇宙,山川有盡眇江湖。 奇聞壯觀多收拾,刮目他時看阿吳。
碎剪紅綃間綠叢,風流疑在列仙宮。 朝真更欲薰香去,爭擲霓衣上寶籠。 忽驚錦浪洗春色,又似宮娃逞妝飾。 會當一遣移花根,還比蒲桃天上植。
勝地獨湖山,滿堂貯風月。歌舞太平氣象,雪回云遏。紅鞋朱帽,隔岸喚船,芙蓉萬疊。人稀到,這清絕。 因思舊事,莊敞平泉宅。莫與他人樹石,對兒孫說。難全晚節,不如一丘壑。住茅屋三間,任窮達。
道理須從妙處尋,靜中觀物了吾心。 一時俯仰成朝暮,萬變紛紜幾古今。 蠖屈蛇伸非矯揉,鳶飛魚躍自升沉。 莫隨名利相牽引,方寸膠舟泥寸涔。
當年樹背入詩章,綠葉丹花有暉光。 為道宜男仍永世,福齊太姒熾而昌。 猶記夏侯曾與賦,灼灼朱華凝瑞露。 紫微右極是慈闈,歲歲丹霞天近處。
瘦馬穿云入,閑情偶樂山。人行千樹底,村在萬峰間。
亂石成三徑,流泉匯幾灣。蘭亭余斷碣,我為拭苔斑。
對雨千峰靜,看山百慮輕。 昨宵明月夜,露地白牛生。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沉 同:沈)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