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螻蟈形
螻蟈之形最難相,
牙長腿短頭尖亮。
尾豁過肩三二分,
正是雌頭拖肚樣。
螻蟈之形最難相,
牙長腿短頭尖亮。
尾豁過肩三二分,
正是雌頭拖肚樣。
螻蟈的形態最難辨別,牙齒長、腿短、頭部尖而發亮。尾部的豁口超過肩部二三分,這正是雌性螻蟈頭部拖著腹部的樣子。
相:觀察、辨別。
尾豁:尾部的豁口。
雌頭拖肚:雌性螻蟈頭部與腹部相連的形態特征。
此詩可能出自古代蟲譜類文獻,反映了古人對昆蟲(如蟋蟀)形態辨識的實踐需求,用于指導區分雌性螻蟈的特征,服務于養殖、斗蟲等活動。
詩中聚焦螻蟈雌性形態辨識,通過牙長、腿短、頭尖亮、尾豁過肩等具體特征,簡明扼要地總結辨識要點,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是古代昆蟲形態研究的通俗記錄。
愁春去。送春去。春去何方住。滿院綠陰濃,便是春歸處。落花飛野渡。渡口鳴柔櫓。何處送春船,一霎河濱遇。
眾僧齊唱阿彌陀,人在天涯歲又過。但道明朝七十一,誰知七十已蹉跎。坪上相逢意氣多,至人為我飯樓那。燒燈熾炭紅如日,旅夕何愁不易過。白發催人無奈何,可憐除夕不除魔。春風十日冰開后,依舊長流沁水波。
絕頂斜煙淡夕曛,飛來玉屑竟紛紛。不圖四序原多雨,誰信連朝欲釀云。古木噤鴉棲墨堞,空山踏鹿認冰紋。少陵西嶺千秋句,移贈山靈總莫分。
懊惱林鳩故故啼,小園春盡得招攜。平池驟漲漂花雨,幽屐新黏迸筍泥。野水鷺鷗芳墅外,夕陽樓閣斷虹西。一樽懷抱聊傾倒,扶杖歸來徑欲迷。
背燈敧鳳枕。見一珠秋弄,水裙風鬢。露華無力,飛下珊珊影。又微芒不定,月墜金波孤迥。小立空塘,怨紅衣半卸,消受夜涼緊。脈脈鴛鴦暝正穩。乍蓮房、粉墜驚初醒。香重煙輕,愁絕共幽映。五更魂魄冷。吟斷錦云休訊。捐佩疑寒,更凌波恐濕,塘外曉風陣。
六代風流數建康。至今習氣未全忘。朝游吳苑繁華地,暮宿秦淮粉黛場。愁宛轉,水滄浪。可憐銀漢是紅墻。靈槎信有重來日,萬一西風作意狂。
氈廈鴻儒彯侍纓,百年豐芑燕承平。上方親述先朝志,黃傘清晨下邇英。
錦繡裁成九疊山,山山佳處水縈環。無心但有云來往,看得高人取次閒。
凄凄霜露零,杳杳鸞鳳析。呱呱襁褓兒,慘慘床帷夕。長嘷向青冥,所天成永隔。蜀月旅櫬孤,吳云故山逖。險坎固多虞,生死寧復惜。迢遞履道途,艱難搆窀穸。豈惟倉卒間,歲月終感激。晚節力在今,矢心良自昔。礦石尚或磨,精金猶可革。此心比金石,千古終不易。
密字珍珠側理裁,問郎何處恣徘徊。終年細數無多見,隔日幽期不定來。鳳響誤猜搴繡箔,花陰閑看過妝臺。芳心一寸蕓香瓣,爐篆成灰未肯灰。
平常心,摩竭合。砥柱不搖,風雷不迅。拈了也,示祖敬。無法商量,一印印定。不會道,不會禪。更求文墨,掘地覓天。別調宮商妙不傳。
掩笑輕抬袖,慵妝淺畫眉。嫩晴簾箔玉梅飛。門外寒輕、疏柳趁黃時。綰帶香羅結,交釵綠玉枝。看看又誤踏青期。倚遍欄干、心事只春知。
三際求心心不見,兩眼依然對兩觀。不須遺劍刻舟尋,雪月風華常見面。
怪石松根,寫木落、江寒時節。吟未了、金山老樹,象山殘雪。獨自臨江亭上望,風濤兩岸無休歇。問憑今吊古幾回來,皆空裂。千古事,翻風葉。千古恨,橫將鐵。望秣陵何處,晚霞明滅。林際蟾光猶未吐,空中雁影遙相接。聽怒潮東下海門來,聲嗚咽。
別來蹤跡竟何如,暫向青山問索居。半日欲留千里駕,隔年空把數行書。云迷積水冰猶壯,雨暗荒城柳尚疏。共說風塵俱老大,雄心何事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