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湘湖
菱葉初肥稻葉黃,茅椽八九在中央。
日斜驅犢笆籬外,水落叉魚略彴旁。
云陣半浮山面白,竹風時作雨聲涼。
秋來更有牽情處,紫蟹黃雞恣意嘗。
菱葉初肥稻葉黃,茅椽八九在中央。
日斜驅犢笆籬外,水落叉魚略彴旁。
云陣半浮山面白,竹風時作雨聲涼。
秋來更有牽情處,紫蟹黃雞恣意嘗。
菱葉剛剛長得肥厚,稻葉已呈現出黃色,八九間茅屋坐落于中央。夕陽西下,在籬笆外驅趕著小牛,水位下降,在簡易橋上叉魚。云朵半浮在山面,讓山看起來一片潔白,竹間的風不時帶來如雨聲般的涼意。秋天到來更有牽動情思之處,能盡情品嘗紫蟹和黃雞。
茅椽:茅屋。椽,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略彴:小木橋。
紫蟹黃雞:紫蟹和黃雞,指美味的食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鄉村生活或游覽時,被秋天鄉村的美景和豐收景象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鄉村生活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秋景和生活,突出特點是畫面感強、生活氣息濃郁。它展現了鄉村秋天的美好,在文學上以質樸的風格記錄了鄉村生活場景。
金龜山下儼蓬萊,大父封塋結紫苔。翼子詒孫推積累,龍章鳳誥見琪瑰。青烏毓秀青天現,白鶴飛鳴白雪來。莫換當年遺恨苦,圣明今日顯王槐。
清波門接涌金門,水色燈光了不分。柳浪莊前初幾月,出來照我一閒人。
笙歌一曲強相留,酒不能消滿面愁。相對正彈離別淚,杜鵑聲到夕陽樓。
江花隨意碧,照水可憐生。不見采蓮女,映妝羞月明。
試數亂離年,傷情更惘然。牛羊荒草樹,天地老風煙。白骨蒼苔外,山花野水邊。幽禽未棲宿,來往自翩翩。
地靈山秀景清虛,健羨游人興有馀。黃葉盡時分疊嶂,白云深處見精廬。去同靈運低前屐,回與浮丘攬右裾。自嘆塵勞羈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
浮生易飄轉,忽如車轂塵。與子十年別,念君如舊貧。感慨奏詩篇,況復屆陽春。為問城中景,一一及交親。白璧猶待價,巨魚多戢鱗。昔時富游子,忽為寒乞身。荒蕪積水處,時見紅樓新。賤子負干戈,依然羈旅人。遭逢太平年,幸免罹苦辛。感此人事變,對談忽忘真。
古寺火燒梵塔,空壇水沒田塍。行人時復駐馬,野老適來負薪。
交河層冰九千丈,陰山積雪一萬年。只今大地多暍死,汝休枉妒天公權。
端居養幽素,沖然澹無滓。豈乏華藻榮,涅緇恐茲始。一室洞昭融,于焉表微旨。蒙莊亦何人,先予契斯理。
白塔誰所營,又復為平地。猶有百年人,閑來說興廢。
留都吳建業,常伯古司空。禮樂歸宗匠,經綸屬國工。曉云隨去馬,秋月聽征鴻。時有懷君夢,清宵入漢宮。
朝見花開滿樹紅,暮觀落葉又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洱海茫茫,凝眸處、水天空闊。漁舟外、輕煙數點,一。泓清澈。翠浪長留蠻詔淚,青峰猶有元蒙血。問東君、底事不銷镕,蒼山雪。興亡事,渾難說。銀月滿,金甌缺。聽段家樓畔,幾聲啼鴃。千古休提民族恨,五胡曾使中原裂。到如今、容我醉憑欄,觀蝴蝶。
練殺聲歌不練兵,霸圖應自恃長城。水流花落將春去,三十六宮空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