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晚秋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拂曉的云與攀在漫天游動,樓臺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黃葉紛紛飄墜落地更飄紅。鱸魚正美自己不歸去,卻像囚徒戴著南冠學楚囚。
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霧等景象。拂曙:拂曉,天快亮的時候。
漢家宮闕:借指唐朝的宮殿。動高秋:在深秋的季節里觸動人們的情思。
橫塞:越過關塞。
鱸魚正美:西晉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的鱸魚膾,便棄官回家。這里用此典故表示思鄉之情。
南冠:楚冠,這里是囚徒的代稱。《左傳·成公九年》記載,楚人鐘儀被囚于晉,仍然戴著南冠,晉侯問是誰,有人回答是楚囚。
這首詩創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間,當時詩人科場失意,羈留長安。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目睹長安的秋景,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和仕途不順的感慨。
此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思鄉和仕途失意之愁。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展現了晚唐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藝術技巧。
碧柳陰沈覆古槎,黃昏時見月籠沙。漁梁曲曲深相護,賈舶鱗鱗迥不遮。燈影夕懸城外塔,水痕晴落岸邊衙。前溪子夜歌聲裊,風景依稀似若邪。
九日風揣神思飛,遙憐獅嶺野煙微。杯浮綠蟻放懷醉,手擷白云簪鬢歸。游屐踏過銜落葉,茱萸插處綴清暉。我惟悵嘆湖天闊,自掬寒波自濯衣。
黃氏母,夫亡守志多辛楚。血淚灑黃泉,淚枯雙目瞽。母目瞽,兒心苦,朝夕吮眸眸未愈。母子精誠良可哀,一朝忽爾雙眸開。母目開,父目瞑,老淚依然滴孤枕。
一峰如誥身,隱隱當戶見。山靈知主人,終為漢庭彥。
巖扃寂寂幾經春,中有神仙隔世塵。不假棟梁為大廈,盡藏今古往來人。
坐久那能笑口開,篆煙燒盡石爐灰。山廚度臈貧無肉,茅屋逢春富有梅。凍鳥縮身依雪立,饑驢直耳望人來。窗前更展離騷讀,消得茶甌當酒杯。
山隱韶音洞,江橫舜帝祠。旌旄勤出餞,巖石借題詩。客路春梅色,湘洲碧草辭。都忘去程暮,留賞更傳卮。
筮仕令北海,海上半凋瘵。初至百憂叢,視事忘向晦。出入童稚眠,徒為簿書累。亦慕卓魯名,愧非學道愛。別來三十年,父老猶虛戴。補過恨無繇,此任不更再。寄語為令者,毋如余徒慨。
南臺北榭隔飛煙,綠水朱橋思渺然。月下閒來看箕斗,傍人指點似神仙。
佩蘭近佳節,高第照神州。西山致有爽氣,天際翠眉修。釀作碧霄清露,暗滿庭前細菊,香淡一簾秋。春酒未容瀉,壽席已風流。鏘鳴玉,看獨步,鳳池頭。薦賢真宰事業,藥籠到兼收。總道平生襟量,一片丹衷為國,不負幕中籌。齊浣救時語,持用壽君侯。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涂。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空生曾乞臨江市,日與云居打飯錢。老入華峰無用處,君今行乞記當年。
秋盡天涯飄泊。無托。心緒已凄迷。夢中猶自約游期。知么知。知么知。
閨中幽思最難排,自把香箋細剪裁。蘭指輕拈畫眉筆,蟲魚花鳥任人猜。
溪翁小隱城隅地,窈窕松窗對竹林。習靜不知紅日晚,避名真似碧山深。臨池野鶴陪孤立,破雪江花笑苦吟。從此鳳凰臺畔路,杖藜應許數相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