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三月廿四登舟
疏慵真許國,涕泣竟辭親。
落日班聲動,沿流翠帶新。
關山余老大,面目軼風塵。
誰立寒潭月,狂歌拂釣緡。
疏慵真許國,涕泣竟辭親。
落日班聲動,沿流翠帶新。
關山余老大,面目軼風塵。
誰立寒潭月,狂歌拂釣緡。
我懶散疏放卻真想著報效國家,哭泣著最終與親人告別。落日下軍隊的馬嘶聲響起,順流而下兩岸翠綠的草木煥然一新。歷經關山我已年老,面容超脫了塵世的風塵。是誰站立在寒潭邊的月光下,狂放高歌拂動著釣絲。
疏慵:懶散、疏放。
許國:為國效力。
班聲:馬嘶鳴聲。
沿流:順流而下。
翠帶:形容兩岸翠綠的草木。
軼:超脫。
釣緡:釣絲。
“辛卯”可能是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所處時代確定。詩人在國家需要時,雖自身疏慵但仍決心報效國家,在登舟出發之際寫下此詩,此時既有對國家的責任感,也有與親人分別的不舍。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報效國家的決心和復雜情感。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意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個人心境。
峰頭云散日初升,色露微霞云尚凝。回首謝安高臥處,石床蘿磴玉層層。
粼粼淺碧露漚沙,兩岸楓林接斷霞。數點征鴻云際落,暗傳秋信入蘆花。
山形如印閣晴空,翠壓秦淮秀所鐘。幾度登臨斜日里,白云紅樹影重重。
草暗頹垣似斷峰,孤村遙帶夕陽舂。無邊煙樹重重合,多少人家紫翠中。
漠漠江流際碧天,煙村漁屋斷堤連。孤舟盡日無人渡,長系蘆花淺水邊。
一堤煙柳集昏鴉,兩兩漁舟渡淺沙。短笛自吹無調曲,暗驚棲雁入蘆花。
翅金肉白頂紅麻,
項糝毛青腿少瑕。
更有一雙牙似墨,
這般相貌最為佳。
揚鞭策羸馬,
橋上一徘徊。
欲擬臨渦賦,
慚無八斗才。
一節復一節,
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
望斷中華路,風波日日寒。傷心滄海上,已作島夷看!
無地無兵燹,年年劫火來。梅花紅雪里,猶帶血痕開。
四載居荒徼,何能陋九夷。家家存漢臘,不見漢官儀。
廛里來橫斂,謀生計已窮。逋逃何處去?海市蜃樓空。
楊梅塞前楊梅熟,草覆溪流繞南麓。
雷聲昨夜破疏星,片片馀云留岳足。
云留云去爭新晴,蕉葉回風綠倒傾。
吹燈相照兩含情,良宵不負新涼生。
我不能飲君不歌,華月出云光奈何。
電漾金液雷顫牖,浮云上頭懸北斗。
放棹唯尋杜景賢,倚藤長愛支離叟。
就君銷夏借君閑,無歸之客身闌珊。
稻腳將圓子魚長,高枕無心謀往還。
自嗤涉世才疏薄,盤城有樣雄投閣。
未老蒙恩歸去來,綠竹紅蕖引清勺。
鼓勇躡層顛,拈花古佛前。
上人今不作,杰閣故依然。
雪浪半空疊,茶煙幾縷圓。
何當謝塵網,來此學逃禪。
關門憑眺躡危途,懷古深嗟大廈扶。
一旅親提空憶李,三藩潛構實通吳。
清江卷甲軍飛迅,步障徵歌事有無。
欲問興亡舊時跡,夕陽惟對戍樓孤。
三入黃山今又來,諸峰偏向故人開。
林深夏帶高秋氣,瀑瀉晴喧巨壑雷。
煙雨半沈舂藥井,云霞全護煉丹臺。
莫言竟日無多路,選步應知為惜苔。
老欲躬耕力弗強,但應賣藥似韓康。
陳編時見古成敗,舊友不知今在亡。
已返山林遺世事,尚憑詩酒答年光。
此身自笑如稊米,加損寧能系太倉。
蒲酒觴開覽揆辰,此生修短本前因。
故鄉舊雨稀同輩,天末晨星剩幾人!
敢擬靈光存魯殿,同游衢壤作堯民。
自慚樗櫟終無用,居上由來望積薪。
千年把號趁朝班,猶著青衫候曉關。冷甚高僧禪榻畔,清于寒露玉壺間。文章奇古源西漢,詩律精深祖后山。師友平生能幾許,又隨征雁看湘鬟。
秋風一舸下滄浪,想見占繇聽鵲忙。兩夏作僧猶有債,三旬為客更須償。君才有用今千里,我拙無堪尚一方。好去玉霄云海上,寄聲江漢永相望。
跨弄蹄驢,住疏壁院,千古遺風今再見。
吞吐何須栗棘蓬,煅煉已成丹九轉。
傾出瓶壺,寒光閃電,扶危妙在通權變。
清德在人如皦日,榮名加我等浮云。
漫張贊下青涼傘,不改遼東白布裙。
老惜平生惟此友,吾雖后死愧斯文。
昔賢千里懷雞絮,安得陳之董相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