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林泛舟 其二
弄弄釣魚竿,云是興周手。
望望吳門波,忽見鴟夷首。
嗟嗟聲利林,西風振楊柳。
所以五湖中,煙波藏皓叟。
至今幾千秋,榮名垂不朽。
泛舟復泛舟,何處有云藪。
弄弄釣魚竿,云是興周手。
望望吳門波,忽見鴟夷首。
嗟嗟聲利林,西風振楊柳。
所以五湖中,煙波藏皓叟。
至今幾千秋,榮名垂不朽。
泛舟復泛舟,何處有云藪。
擺弄著釣魚竿,據說這是能使周朝興盛的人所用的工具。遙望著吳地的湖水,忽然仿佛看到了范蠡的身影。可嘆那追名逐利之場,西風吹動著楊柳。所以范蠡才隱居在五湖之中,在煙波浩渺里做個白發老人。至今已過了幾千年,他的美名依然流傳不朽。我在這湖上泛舟又泛舟,哪里能找到像五湖這樣的隱居之地呢。
興周手:指像姜子牙那樣能輔佐君主使國家興盛的人,姜子牙曾垂釣等待明主,后助周滅商。
吳門波:指吳地的湖水。
鴟夷首:鴟夷是范蠡的別號,這里指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泛舟五湖隱居。
聲利林:追名逐利的場所。
皓叟:白發老人,指范蠡。
云藪:指隱居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社會名利氛圍濃厚的時期,看到人們追逐名利的現象,心生感慨。或許詩人自身也面臨著人生的抉擇,渴望像范蠡一樣超脫世俗,隱居避世,于是創作此詩以表達內心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名利的看淡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以歷史人物的事跡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價值追求。
征雁成行云外度。惱殺飄風,吹散東西去。既是飄風無定處。分飛何不吹教聚。倚遍雕欄無共語。楊柳絲絲,又送愁千緒。放下重簾不忍覷。碧煙芳草斜陽暮。
數里出城郭,悠然遠市囂。寺閒風卷磬,泉激月生潮。密竹隱茅舍,疏花帶野橋。曲堤郁芳若,歸路不知遙。
雨馀秋蘚幾堆錦,日出朝葵千簇金。對景適然發清嘯,野猿驚泣綠楊深。
南人偏識荔支奇,滋味難言只自知。剛被北人來借問,香甜兩字且酬伊。
麝煤燒盡雁舊沈,回首鄰園思不禁。云里關山孤客夢,月中砧杵萬家心。生偏耐冷憐秋菊,倦即知還愧暮禽。檢點寒衣更惆悵,緇塵痕比去年深。
舊時曾詠木蘭幽,舊藁飄零莫自收。老境不妨花固發,人今白盡十分頭。
來往舟如屋,相隨一月期。登途不忍去,翻似別家時。曠野惟看樹,高城不見人。新梅臨水發,照影為誰春。
驕陽不能久,密雪自相催。急霰初鳴瓦,飛花旋集臺。著人消瘴疫,覆麥長根荄。欲試樽中物,門前問客來。
酒亦關何事,片片流仙霞。用之滌肺肝,相與成詩家。一酌且濡唇,再酌深到花。持杯兩相笑,吟哦入幽遐。筆落豈知醉,何者是生涯。人生本無情,掩苒受風竹。徒親筆硯勞,造作漫盈軸。賓親偶成集,禪榻不待速。清歡雖與同,極則豈見獨。坐中憎點頭,任彼屐滿屋。
青帝居崇五岳先,誰將軼事問當年?巒舍列障光堪挹,霧卷群峰翠欲連。五色巒云崖際宿,一簾新月鏡中懸。憑虛已造登封頂,萬里晴空對碧天。
洞寇都盧十八頭,千妖百怪逞風流。人間天上稱尊漢,總被無門一握收。
山鶯破曉第一聲,綠蘿雨落如珠纓。連松猶合夜泉響,殘月不避晨光明。晨光朧朧逗深幕,開戶持書候空鶴。零云一片吹不開,卻掛碧潭潭上閣。
眼看東鄰五畝花,茅檐竹戶野人家。過墻每欲隨飛蝶,歸舍誰憐已莫鴉。幽客偶來成晚飯,野僧何日寄新茶。三年氣味長如此,歸計遲遲也自嘉。
東林有修竹,茂密成幽林。聲寒嶰谷雨,色暗湘江陰。勁節金石操,虛中天地心。故茲耿介士,托交良獨深。愿言慎終始,永與同沖襟。
呢喃不聽一年馀,又見雙飛向竹廬。翻笑人間湖海客,重來仍占故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