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草堂禪師
杖履疑師在,房關四壁蛩。
貯瓶經臘水,響塔隔山鐘。
乳鴿沿苔井,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見,倚遍寺前松。
杖履疑師在,房關四壁蛩。
貯瓶經臘水,響塔隔山鐘。
乳鴿沿苔井,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見,倚遍寺前松。
拿著拐杖、穿著鞋子,恍惚覺得禪師還在。僧房緊閉,四周只有蟋蟀聲。瓶里存著過了冬的水,遠處山上的鐘聲從塔那邊傳來。乳鴿在長滿青苔的井邊徘徊,吃齋的猿猴在雪峰上散開。為何不能與禪師相見,我靠著寺前的松樹,把每一棵都靠遍了。
杖履:拐杖和鞋子,這里代指禪師的生活蹤跡。
房關:僧房緊閉。蛩(qióng):蟋蟀。
貯瓶:儲存水的瓶子。經臘水:過了冬天的水。
響塔:指鐘聲從塔那邊傳來。
乳鴿:幼鴿。沿:沿著,徘徊。苔井:長滿青苔的井。
齋猿:吃齋的猿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草堂禪師圓寂后,詩人前往禪師所在的寺廟,觸景生情而創作,當時寺廟環境清幽,詩人懷著對禪師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草堂禪師。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來寄托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晚唐時期悼亡詩的一種風格。
太行山色倚晴空,之子高懷自不同。萬卷已開猶恨少,一官多暇固能窮。行隨皎皎長生鶴,坐引蕭蕭細竹風。會有百城圖畫在,姓名先列八龍中。
冷眼看人,冰心傲世,水云香夢清淺。半規璧月鉤愁,永夕翠禽慰伴。相思無那,應憶取、天寒人遠。謾惹起、一曲玉龍,吹作萬方哀怨。詞賦手、眾芳盡管。鐵石骨、凍時尚慣。折枝欲寄天涯,索笑自酬歲晚。空山猿鶴,好攜醉、黃昏池館。便為我、呼醒東風,長護萬花春暖。
礫瓦紛紛雨洗斑,嵩峰久矣閉仙關。云開忽見玲瓏壁,水外微鋪淡遠山。古道熟知龍洞崄,僧云勝在石樓間。幽巖欲去無棲處,獵火燒空照夜還。
重過西門坡外路。老竹蒼蒼,勁節凝霜露。日色初開江上霧,茶煙輕繞庭中樹。枝筆縱橫天地去。一笑臨風,滄海曾飛渡。翰墨終將青史補,豪情化作丹心譜。
赤帝驅胡地,蒼姬奠鼎年。仁涵繁露外,禮縵慶云邊。灞棘懸孤壘,皋蘭控萬弦。詞臣頻獻頌,誰敢勒燕然。
北山石竇冽寒泉,森木清陰拱外堧。試酌祇園八功德,醍醐灌頂想欣然。水之美者三危露,邂逅清甘一勺同。兩客攜茶煮湯鼎,歸來應御玉川風。山色何如水色幽,棋聲不亂葉聲愁。斧柯未爛君歸去,白日桑榆不我謀。
坡公遷嶺外,此杖獨隨行。堅過仙人杞,文如緊玉英。靈山分得種,凈手自雕成。世路猶崎仄,扶持步履輕。
草堂幽僻謝招尋,把臂何來此竹林。恨不抽簪猶世網,且從抱甕息機心。浮名欲附青云遠,至理無如綠酒深。莫怪絕弦心獨苦,人間那得幾知音。
憶起時,酣暈半不銷。妝鏡直須倚,鉛粉若為調。唯應憐夜夜,乃復有朝朝。
中使曉飛鞚,下拜金屈卮。門既卻賀賓,宴不侈曲眉。玉爐凈棐幾,但誦天保詩。在我有古制,在彼俱弗為。
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不知何年少,夾轂問君家。君家誠易知,易知復難忘。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鄲倡。中庭生桂樹,華鐙何煌煌。兄弟兩三人,中子為侍郎。五日一來歸,道上自生光。黃金絡馬頭,觀者盈道傍。入門時左顧,但見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音聲何噰噰,鶴鳴東西廂。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黃。小婦無所為,挾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調絲方未央。
風花不戀枝,脫萼亂翻飛。自學空中雪,寧同垣上衣。繞庭回旋久無著,眾鳥爭銜何處歸。
方駕前賢不翅過,相逢休要問如何。喜承毛義當年檄,笑聽武城盈耳歌。尊酒小傾真話盡,江湖誰為宧情多。長安十丈香塵馬,滿眼何人凈綠波。
碧葉辭枝月滿梢,十分寒色在西郊。目窮寥廓無人到,影隔空濛有鶴巢。懶向丹峰消白日,閒隨雪路踏黃茅。此情尚未消磨盡,千古塵埃足解嘲。
六年守郡在天涯,冬暖無因見雪華。今日復看千里白,強憐寒色作詩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