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送孫小渠歸廬州 其三
幽幽江畔草,漫漫江外路。
客子上歸舟,相思渺無度。
相思不可期,相見知何時。
別談何容易,回首即天涯。
把酒不能歡,高山聊為彈。
一鼓怨別鶴,再鼓月關山。
三鼓不成聲,江波空自潺。
贈此忘彈意,置君懷抱間。
幽幽江畔草,漫漫江外路。
客子上歸舟,相思渺無度。
相思不可期,相見知何時。
別談何容易,回首即天涯。
把酒不能歡,高山聊為彈。
一鼓怨別鶴,再鼓月關山。
三鼓不成聲,江波空自潺。
贈此忘彈意,置君懷抱間。
江邊的草幽然生長,江外的道路漫長無盡。友人登上歸舟,我的相思之情無邊無際。這相思沒有期限,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分別談何容易,一回頭就如同遠隔天涯。端起酒杯卻無法歡暢,姑且彈奏一曲《高山》。第一次擊鼓彈奏《別鶴》,充滿哀怨;第二次擊鼓彈《月關山》。第三次擊鼓卻無法成聲,只有江波潺潺流淌。把這琴意相贈,希望你能放在心間。
幽幽:形容草生長的幽靜狀態。
漫漫:形容道路漫長。
客子:指孫小渠。
渺無度:無邊無際。
期:期限。
別談:分別。
把酒:端起酒杯。
鼓:彈奏。
怨別鶴:琴曲名,多表達離別哀怨。
月關山:琴曲名。
潺:水流聲。
忘彈意:琴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雖標注為十月十三日,但未明確年份與具體地點。當時詩人送友人孫小渠歸廬州,在分別之際,內心充滿了對友人的不舍與牽掛,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送別友人的不舍與相思。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琴曲表意,情感真摯動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細膩的情感表達。
粉蝶爾何知,
秋深尚戲飛。
憐渠迷節物,
猶若弄春暉。
露葉今非昔,
霜叢疇可依。
籬邊菊無幾,
薄命寄余菲。
山色帶晴云
云山遠莫分
寒林迥蕭散
秀氣自氤氳
定有丘園士
彼同麋鹿群
弓旌訪巖谷
誰為上方聞
明緡釣香餌,彼取亦已微。
金丸往抵黽,我用一何卑。
余生宇宙間,動輒多愿違。
天王十二閑,玉勒黃金鞿。
奈何驥與??,不使備六蜚。
鹽車初未脫,伯樂第興悲。
寧甘生芻餓,不為場藿嘶。
京都足風埃,士氣隨亦淄。
君于萬夫間,獨若三秀芝。
浩氣久已定,得喪亮難移。
對之忘忿戾,澹然移安夷。
論交有斯人,是用久敬之。
吾生三十年,二十九年非。
末路各相望,奮庸會有時。
貴如未可求,守余北山薇。
寂歷古關道,早秋生曉寒。
空蒙朝雨細,憔悴客衣單。
事逐煙鴻遠,情隨雪鬢閑。
蕭蕭倦游意,天際路漫漫。
束發從政事,佩綬曳長裾。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問之爾何由,必曰因業儒。自致或世賞,因儒升仕涂。一朝希斗祿,輒與故步殊。佞夫專媚灶,要路事馳驅。俗夫抗塵容,勾校迷墨朱。自謂尚市道,不若效賈區。何必念故業,易地有蘧廬。
嵩陽敞儒宮,遠自唐之盧。章圣旌隠君,此地搆宏居。崇堂講遺文,寶樓藏賜書。賞田逾千畝,負笈昔云趨。勸農桑使者,利心巧阿諛。飛書檄大農,鬻此奉時須。垣墻聚蓬蒿,觀殿巢鳶烏。二紀無人跡,荒榛誰掃除。桑羊固可烹,縣令亦安乎。
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仁賢任阿衡,天地一朝蘇。已責復蠲斂,肉骨生膏腴。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蕪。淮西高夫子,為政多美譽。百里政肅雍,民不困追胥。憤彼釋老子,遺宮徧山隅。吾儒一何衰,廢跡可嗟吁。連牋叩洛尹,移文諷使車。義有子衿恥,功將泮水俱。興衰雖在天,此意良可書。
卻思鬻此者,于儒與何誅。又思昔縣令,亦昔儒之徒。興儒有美意,無忘高大夫。
夫君舊游地,圁洛我盤桓。
旅夢朱弦斷,荒山白發寒。
文高驚小阮,達晚在長安。
得慰相思處,瓊瑤落手看。
莫問西臨統萬城
書簽月色落南榮
遠天雁去驚幽夢
近體詩來慰老情
籌筆陣寒徒許國
題鞭句險政傷生
敢尋五世蓬萊路
異姓王孫尚避名
約結無奇恨眼開,偷閑藜杖亦悠哉。
曉風不讓青山遠,暮靄難禁明月來。
關外關中渾浪漫,云南云北舊徘徊。
自憐不注愍征賦,一世征衣愧不才。
春初未有象,
幽興一何深。
細雨能輸酒,
輕風不隔琴。
無煩問北信,
且強學南音。
白髪寧欺客,
愁來處處侵。
沉沉何處有春柔,目極無垠風雨秋。
底事須登七尺劍,要當自掖千金裘。
圖書雖滿愧黃絹,桃李縱開嘲白頭。
事與愿違宜泯泯,愿違于事更悠悠。
藥裹白頭翁,
孜孜離亂中。
道從前日證,
愁與昔年空。
食足思同飽,
時危恥自容。
愿將經濟策,
上疏大明宮。
十年未就歸山計,
一日歸為保障翁。
無奈征衣中散虱,
可堪行道庶人風。
悠悠秦晉山河在,
漠漠金張冢墓空。
回首江湖二三子,
長亭寒夢亦匆匆。
多才公子莫凄凄,
九日不嘲風雨期。
清酒玉腴浮盞底,
黃花金蘂粲鈴兒。
百年歌吹驂鸞地,
萬里旌幢鳴鳯枝。
前后楊劉是賓客,
聲名孰敢與爭垂。
三十年來夢,王郎歌有情。
桂亭看躍馬,蒿里望銘旌。
廢相存亡托,孤兒內外并。
休論書數萬,色色負平生。
悠悠客子京華遠,
只把清秋淚濯纓。
黃葉風前身亦老,
白云影外世還輕。
書來舊德知無恙,
夢斷疏鐘恨有情。
昔日諸生今在不,
丈人因為話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