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院牡丹
薄葉風才倚,枝輕霧不勝。
開先如避客,色淺為依僧。
粉壁正蕩水,緗幃初卷燈。
傾城惟待笑,要裂幾多繒。
薄葉風才倚,枝輕霧不勝。
開先如避客,色淺為依僧。
粉壁正蕩水,緗幃初卷燈。
傾城惟待笑,要裂幾多繒。
牡丹輕薄的葉子剛倚著微風,纖細的花枝好像承受不住薄霧。它先開放仿佛是在避開客人,花色淺淡是因為依傍著僧人。潔白的墻壁正映襯著蕩漾的水光,淺黃色的帷帳里剛剛點亮燈光。這傾國傾城之姿只待綻放笑顏,不知要耗費多少綢緞才能描繪。
倚:靠著,這里指葉子在風中的姿態。
不勝:承受不住。
緗幃:淺黃色的帷帳。
傾城:形容女子容貌極美,這里指牡丹的艷麗。
繒:古代對絲織品的統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在僧院看到牡丹有感而發。僧院環境清幽,與牡丹的高雅相契合,詩人可能在這樣的氛圍中,為牡丹的獨特風姿所觸動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僧院牡丹,突出其獨特的姿態和淡雅的色彩。以細膩筆觸描繪牡丹,在牡丹詩中別具一格,展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邊城日暮苦風沙,共說殘年氣候差。水暖已聞冰解凍,地枯不見雪飛花。去牛來馬馀千里,吠犬鳴雞有幾家。東望春回應不遠,可能膏澤遍荒遐。
寒窗斜月照流蘇,寂對孤燈聽漏壺。海上玉書期未定,云中錦字到應無。鄉心撩亂交游懶,病思闌珊案牘逋。小果神醫收本草,啖君容貌欲加腴。
駐馬酆原下,天晴眺寺樓。池陽城對出,清峪水中流。貰酒乘春興,聽歌散暮愁。梅關千萬里,歸及雁橫秋。
自際朱弦賞,逢人說項斯。蜚章先剡上,薦墨更交馳。遽臥漳濱疾,如轟薦福碑??樟饕唤鬁I,無路送靈輀。
萬家煙火暖云蒸,銷盡天山太古冰。臘雪清晨題牘背,紅絲硯水不曾凝。
鑒像谷神,云心月影。閒閒不宰于功,歷歷無私于應。莫問正偏,誰論動靜。自方自圓,誰欠誰剩。能來異類中行,常處那伽大定。云水叢林自恣人,果如是也須相慶。
長公前日辭揆涂,少公今日被鋒車。路人共指拜內相,天子久欲登鴻儒。黃麻端擬似經訓,金蓮不獨榮傳呼。如聞書詔正填委,北轅疾驅公勿徐。
故國漂搖剩此身,勉扶沖主奉明禋。狀元衣缽文山后,無愧當時第一人。
病起無聊只看書,書勞添病又何如。生逢圣代無遺物,死戀殘編似蠹魚。老境乾坤輸伏枕,暮途行李戒馳車。客身自有還鄉日,造化小兒其如予。
經時多病怯長途,到處先供煮藥爐。二月天涯逢故友,去年花里醉皇都。山分夷漢憑看志,野有流亡合繪圖。未訝南中行路險,風波終日滿江湖。
惟神鑒矣,皇靈肅止。圜璧展事,成文即始。士備八能,樂合六變。風湊伊雅,光花襲薦。宸衛騰景,靈駕霏煙。嚴壇生白,綺席凝玄。
夢斷康衢立極謠,心如泥絮看萍飄。一清盍與金溪水,同味誰爭鹽海潮。
縉也東西南北人,年年初度喜逢春。卻憐父母生吾日,便有乾坤著此身。梅萼折來香滿袖,蓼莪誦罷思沾巾。多情兩炬緋羅燭,映席生花報喜頻。
一棹西風,蘋鄉秋老,冷紅猶積?;桫f去翼,尚帶霜前離色。卷南湖、千疊凍云,峭帆影瘦殘岫碧。漸寒汀水落,荒村人語,最傷孤客。征篷又暝,便送盡歸潮,已非江國。漁天斷葦,似我年年蹤跡。問煙波、舊時釣徒,雁程倦柳應未識。奈吹寒、戍角聲聲,夜壑招楚魄。
汀蒲岸柳翠相交,方丈亭如太古巢。垂釣月光浮水面,開窗山色在林梢。飲逢野老容參席,鄰許漁翁少結茅。夢寐十年今一訪,山靈無乃訝旗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