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攝山 其二
鑿石龕像佛,遠自齊梁為。累世導師居,龍象固有儀。
何意入僧室,隆準乃可窺。當時平僣亂,四海誠福禔。
所嗟攀龍鱗,十九遭焚?。戰兢展遺像,目角流千鈹。
想見劉宋輩,日侍豈不危。篝火息夜榻,聞鐘逐晨麋。
朝日草露間,往讀始興碑。慨嘆閱千古,誰識無成虧。
鑿石龕像佛,遠自齊梁為。累世導師居,龍象固有儀。
何意入僧室,隆準乃可窺。當時平僣亂,四海誠福禔。
所嗟攀龍鱗,十九遭焚?。戰兢展遺像,目角流千鈹。
想見劉宋輩,日侍豈不危。篝火息夜榻,聞鐘逐晨麋。
朝日草露間,往讀始興碑。慨嘆閱千古,誰識無成虧。
鑿石雕刻佛像,這事情遠從齊梁時期就開始了。歷代有高僧居住,這些大德高僧本就有威嚴的儀態。沒想到進入僧室,竟能看到朱元璋的畫像。當年他平定僭亂,讓天下百姓獲得了安寧。可嘆那些追隨他的人,十有八九遭遇災禍。我戰戰兢兢地瞻仰遺像,感覺那畫像的眼角像藏著千把利刃。能想象到劉宋時期那些侍奉皇帝的人,每日侍奉難道不危險嗎?夜里在榻上休息,熄滅篝火,清晨聽到鐘聲就像麋鹿一樣追隨而去。在朝陽下的草露間,去研讀始興碑。感慨萬千地閱盡千古之事,誰能真正明白成敗并無定數呢。
龕像佛:鑿石雕刻佛像。
齊梁:南朝的齊和梁兩個朝代。
導師:指高僧。
龍象:比喻高僧大德。
隆準:高鼻梁,這里指朱元璋,傳說朱元璋高鼻梁。
僣亂:僭越叛亂。
福禔(zhī):安寧、幸福。
攀龍鱗:追隨帝王建功立業。
焚?(pí):遭受災禍。
鈹(pí):一種兵器,這里形容畫像眼神銳利。
始興碑: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攝山相關的碑刻。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作者游覽攝山,看到齊梁時期留下的石龕佛像以及朱元璋的畫像等,聯想到歷史上的種種事跡和人物命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但歷史的教訓和滄桑感仍引發作者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覽攝山的所見所感,抒發對歷史變遷和人生成敗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宗教文化、歷史故事和個人感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獨特的文學表達。
眾險歷已窮,千盤墮幽渺。
西見青蓮花,娟潔萬象表。
夕氣收秦川,蜃市競紛擾。
漸覺明霞昏,忽訝繁星繞。
何年采芝翁,結廬出林杪。
陰壑應天雞,空階裂寒筱。
夢余念疇昔,纖末俱了了。
愿從叔卿游,自顧浮生小。
長平幕府可張羅,
誰見當時賓客多。
還有任安如砥柱,
故山歸臥恣頹波。
步出西城陌,香車滿狹斜。鹿臺今日草,娃館舊時花。江畔多游女,紛紛學浣紗。
王孫芳草意,士女踏青心。襪羅隔微波,隨風溯玉音。目成日已暮,惆悵吳江深。
千門細雨中,落花三月節。春思浩茫茫,不與芳菲歇。誰言貌似花,莫遣花成雪。
馳道方調馬,高樓正品簫。游韁惜不發,遺響落空寥。聽罷一揮手,驕嘶過板橋。
侵晨挾彈去,薄暮垂鞭歸。堂上歌鐘發,迎門換舞衣。生來豪俠地,不道冶游非。
與君分手匆匆,且聽忼慨樽前語。寧如閨閣,上流作別,女兒絮絮。
花鳥關情,英雄無淚,偏于此處。但故園鶯老,疏籬竹嫩,春釀熟,須歸去。
風雨隋宮蕭瑟。垂楊里、暮鴉終古。依依歲月,傷心多少,猶如此樹。
故人攜酒,離迷欲斷,竹西歸路。奈星星、短發不堪牢落,作沖冠怒。
墮葉紅腴,疏苔綠倦,年華輕換箏柱。玉病禁秋,花嬌媚晚,燭底鬢添涼霧。縹緲驚鴻影,似乍見、春風前度。暗憐舞褪絲楊,鏡中消瘦眉嫵。
蘇小芳顏認否。甚油壁歸來,偏恨遲暮。帶眼移香,琴心記夢,鉛淚也無重數。寒雨連江夜,莫更把、琵琶低訴。明日相思,峭帆還掛愁去。
騷人攬明月,獨上黃金臺。
千里一憑眺,幽燕氣壯哉。
高寒俯城闕,清嘯出蓬萊。
知有匡時略,長天首重回。
勸郎莫飲黃支犀,
勸郎莫聽花冠雞。
聞琴橋東海月上,
烏夜村邊開始烏末啼。
春風可惜無多日,
家醞唯殘軟半瓶。
猶望君歸同一醉,
籃舁早晚入槐亭。
忽報舒州逝,深同海內傷。平泉無草木,北海漫文章。要作人琴嘆,空懷道路長。臨風為之慟,發色變蒼蒼。
一跌竟不起,兩州空復更。臺綱元振舉,物論甚分明。遂絕朝天騎,空傳跨海鯨。遙知流涕者,豈但一門生。
善和坊里信如何,蘸綠揉藍動玉河。禁得輕寒一百六,倦扶頭起為春多。
客舍心情費忖量,江干一曲女兒箱。羨他絕不關閑事,幾個漁舟弄夕陽。
依依童仆問寒溫,篷底孤燈照旅魂。
賈客停橈詢海味,舟人看氣避江豚。
灘聲帶雨鳴殘夜,樹色和煙鎖暮村。
誰識倦游辛苦處,悲笳吹落海門昏。
京江流水清如玉,楊柳千條萬條綠。畫舫勞勞送客亭,勾吳人去官巴蜀。
巴蜀東南僰道開,夷牢山下居民屋。諸葛城懸斷棧邊,李冰路鑿顛崖腹。
不知置郡始何年,即敘西戎啟荒服。吾祖先朝事孝宗,清郎遠作蠻方牧。
家世流傳餞別圖,知交姓字摩挲讀。先達鄉邦重文沈,太仆絲蘿共華省。
徵仲當時尚少年,后來詞翰臻能品。師承父執石田翁,婉致姻親書畫請。
相城高臥灑云煙,話到相知因笑肯。太守嚴程五馬裝,山人尺素雙江景。
草色官橋從騎行,花時祖帳離尊飲。碧樹遙遙別袂情,青山疊疊征帆影。
首簡能書枝指生,揮毫定值殘酲醒。狂草平生見盡多,愛看楷法藏鋒緊。
徵仲關心畫后題,石田句把前賢引。杜老曾游擘荔支,涪翁有味嘗苦筍。
此地居然風土佳,丈人仕宦堪高枕。嗚呼孝宗之世真成康,相逢骨肉游羲皇。
瞿塘劍閣失險阻,出門萬里皆康莊。雖為邊郡二千石,經過黑水臨青羌。
氂牛徼外無傳堠,鐵鎖江頭弗置防。去國豈愁親故遠,還家詎使鬢毛蒼。
吾吳儒雅傾當代,石田既沒風流在。待詔聲華晚更遒,枝山放達長無害。
歲月悠悠習俗非,江鄉禮數歸時態。縱有丹青老輩存,故家興會知難再。
京口千帆估客船,金焦依舊青如黛。巫峽巫山慘憺風,此州迢遞浮云礙。
正使何人送別離,登高腸斷烏蠻塞。衰白嗟余老秘書,先人名德從頭載。
廢楮殘縑發浩歌,一天詩思江山外。
麗藻爭春發,優曇香影分。
蒼山屏石畫,洱海墨池云。
奉佛生前慧,工書海外聞。
花前及酒后,事事總思君。
侵晨望南峰,岧峣更天半。
仰凌變寒溫,俯視殊昏旦。
平岡始徐立,亭亭步鶴鸛。
游塵失秦隴,微縷求沔漢。
亂山互糾結,豁然四奔竄。
欹傾如海濤,泱漭天為岸。
驅馬過華陰,豈謂窮壯觀。
徘徊俯青池,濯纓復三嘆。
法爾不爾,如何指南。
古佛露柱,晝夜交參。
蔣山雖恁么道,西天有人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