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發邯鄲暫寓西署四首
信宿叢臺下,棲棲一旅人。閒方謝簿領,愁轉怯風塵。砧杵秋聲急,關山客夢頻。但諳倚伏理,何處不容身。
蓬轉應難定,羈棲復若何。困來悲失馬,妒在敢揚蛾。旅思丹楓劇,鄉心白雁多。長風吹曉漏,不寐徹行窩。
細雨侵階濕,微風入暮寒。徘徊征思懶,牢落客衣單。卷帙堪為伴,琴尊并所歡。未須憐去住,何路不行難。
閉戶時深念,憑誰作解嘲。不妨杯獨把,聊復句重敲。傲骨成金注,窮愁是石交。故園秋色滿,天末有衡茅。
信宿叢臺下,棲棲一旅人。閒方謝簿領,愁轉怯風塵。砧杵秋聲急,關山客夢頻。但諳倚伏理,何處不容身。
蓬轉應難定,羈棲復若何。困來悲失馬,妒在敢揚蛾。旅思丹楓劇,鄉心白雁多。長風吹曉漏,不寐徹行窩。
細雨侵階濕,微風入暮寒。徘徊征思懶,牢落客衣單。卷帙堪為伴,琴尊并所歡。未須憐去住,何路不行難。
閉戶時深念,憑誰作解嘲。不妨杯獨把,聊復句重敲。傲骨成金注,窮愁是石交。故園秋色滿,天末有衡茅。
在叢臺下停留兩夜,我像個忙碌不安的旅人。閑下來才擺脫公務,憂愁卻讓我害怕旅途艱辛。搗衣聲在秋夜里急促,在客居之地常夢到關山。只要明白福禍相依之理,哪里不能容身。像蓬草般漂泊難定,羈旅生活又能怎樣。困境中如塞翁失馬般悲傷,不敢像美人般張揚。看到丹楓更添旅愁,見到白雁更起思鄉之情。長風吹著報曉的漏聲,我整夜難眠。細雨浸濕臺階,微風在傍晚帶來寒意。我徘徊著懶得出發,客居的衣衫單薄。書卷可作伴,琴和酒都是我的歡喜。不必憐惜去留,哪條路不難走呢。關起門來時常深思,靠誰來為我解嘲。不妨獨自舉杯,再反復推敲詩句。我的傲骨如金鑄,窮愁是我的摯友。故鄉已是滿是秋色,天邊有我的茅屋。
信宿:連宿兩夜。
叢臺:戰國時趙國的建筑,在邯鄲。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簿領:指官府文書。
風塵:指旅途。
砧杵:搗衣石和棒槌,代指搗衣聲。
倚伏理:指福禍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道理。
蓬轉: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比喻漂泊不定。
失馬:用塞翁失馬的典故,比喻禍福無常。
揚蛾:揚起蛾眉,形容女子貌美而得意。
丹楓:楓葉經霜變紅,稱丹楓。
白雁:候鳥,秋天南歸,古人常以之寄托思鄉之情。
曉漏:報曉的漏聲。
行窩:指客居之所。
牢落:孤寂、無聊。
卷帙:書籍。
琴尊:琴和酒。
解嘲:用言語或文章為自己辯解,解除被人嘲笑的困境。
金注:用金屬鑄造,比喻堅定不移。
石交:指交誼牢固的朋友。
衡茅:衡門茅屋,指簡陋的房屋。
作者在邯鄲停留準備出發,暫住在西署時所作。當時作者可能處于羈旅漂泊的狀態,公務之余,面對秋景,引發了對人生、故鄉的思考。從詩中‘信宿叢臺下,棲棲一旅人’能看出其漂泊身份,‘愁轉怯風塵’體現旅途的憂愁。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羈旅愁思和思鄉之情,同時展現出在困境中堅守自我的態度。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在文學上反映了古代文人羈旅生活的常見情感和心境。
路不傾攲即易開,若添人跡便塵埃。神龍豈為含幽阻,只要紅塵不到來。
戰城南,望城北。城北陣云紅,城南陣云黑。生當封侯,死當廟食。一戰天門青,再戰天門赤。揮金戈,擁雕戟。馬走韁,人失魄。百萬熊羆一時仆。歸來麟閣名,觀者坐太息。戰城南,望城北。
兩山之間六七里,一嶺上頭千百盤。木杪見天披宿霧,云根坐石漱風湍。
城南回望告天臺,衢婺悠悠二水來。清獻前身為時出,蕭然琴鶴在蓬萊。
涼天如水夜澄鮮,桂子風清嫩去眠。多謝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圓。
玉帳虎文茵,弓旌左右陳。鸞刀飛臠炙,龍勺滟浮春。舞困珠瓔脫,歌深翠黛顰。心存大臣體,授簡屬嘉賓。
帝作奎章儗石渠,花明長日幸鑾輿。丹丘詞氣凌司馬,封禪何如諫獵書。
供具猶存舊賜金,可無嘉客伴豪吟。汗顏折簡孤成約,極目高軒誤枉臨。籬落晚香黃菊老,樓臺情景白云深。空山木葉霜初落,行跡依稀尚易尋。
貧居應閉門,原憲乃非病。讀書到周孔,歲晚吾事竟。佳哉亦可樂,妙在得所性。于時俗慮少,魚鳥共涵泳。蘆花深兩槳,秋色滿湖鏡。頗懷梅子真,屢起泛舟興。明當文會友,圣處一參訂。此生飯不足,敢不聽于命。
夏山蒼翠尚依然,只覺薰風太放顛。千里頗聞多赤地,九霄誰與問青天。憂時每對清宵月,讀史長懷大有年。前度已愁虛望歲,可堪芳甸又荒阡。
天網飛來剪一枝,梅雪相依,風雪離披。孤山濁酒正盈卮,風正凄凄,雨正絲絲。影碎香沈任雪欺,骨也香泥,魂也香飔。林郎詩夢夢梅詩,誤似相思,勝似相思。
棲棲薊北地,冉冉暮春天。客路偏茲景,相看兩悄然。落花寒食后,倦鳥夕陽邊。欲辦南歸計,惟馀沽酒錢。
朝下天老堂,夕歸臥丘樊。揮金買花種,長恨不滿園。牡丹花之王,千本豈厭繁。火齊大盈尺,錦障羅成藩。日張金谷宴,娙娥滿前軒。丹粉艷華色,含情各無言。但覺麝蘭薰,潛惱蜂蝶魂。此時對美酒,春風散微暄。高歌清平曲,竟坐空百尊。誰能逐駒隙,束帶游朱門。
日長漸不覺乖差,托福先生體得嘉。偶為乞煙叨野老,也曾偷眼看苗娃。葉青捋去如山廁,牛屎抓來捂血疤。彼地薪柴行處是,回城擬贈一枒杈。
何用聰明萬卷書,自須卑陋一廛居。草于閑處生偏密,花到春深看漸疏。綠水滿渠澆藥后,青山無數卷簾初。相過莫道柴門窄,細柳高槐可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