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
未施爪距攫風云,
玉鑒光寒不染塵。
昨夜寒濤輕蘸月,
賺他無限抉珠人。
未施爪距攫風云,
玉鑒光寒不染塵。
昨夜寒濤輕蘸月,
賺他無限抉珠人。
蛟龍還沒施展爪子和利距去搏擊風云,龍淵之水如玉石寶鏡般寒光閃閃,一塵不染。昨夜寒濤輕輕蘸起明月,引得無數想要抉取寶珠的人前來。
爪距:爪子和利距,這里指蛟龍的肢體,代指蛟龍的本領。
玉鑒:玉石做的鏡子,形容龍淵水的清澈明亮。
蘸月:指寒濤與月亮相互映襯,好像寒濤蘸起了月亮。
抉珠人:想要獲取寶珠的人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看到某種看似有巨大利益誘惑的場景,聯想到社會上那些盲目逐利的人,同時也可能感慨有才能者未得施展機會,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諷刺盲目逐利的現象,同時也可能表達對有才者的關注。其特點是意象獨特,意境奇幻,以景寫情,通過描繪龍淵的景象來傳達情感和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表達。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為《至正》之詩一章四韻八句)
為君之道,何以為明?
功不濫賞,罪不濫刑;
讜言則聽,諂言不聽;
王至是然,可為明焉。
叢石橫大江,人言是釣臺。
水石相沖激,此中為小回。
回中浪不惡,復在武昌郭。
來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為《至仁》之詩二章四韻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蘊蘊。蘊蘊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貺。
猗皇至圣兮,至儉至明,化流瀛瀛。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極。
自厭久荒浪,于時無所任。
耕釣以為事,來家樊水陰。
甚醉或漫歌,甚閑亦漫吟。
不知愚僻意,稱得云客心。
云客方持斧,與人正相臨。
符印隨坐起,守位常森森。
縱能有相招,豈暇來山林。
小溪在城下,形勝堪賞愛。
尤宜春水滿,水石更殊怪。
長山勢回合,井邑相縈帶。
石林繞舜祠,西南正相對。
階庭無爭訟,郊境罷守衛。
時時溪上來,勸引辭學輩。
今誰不務武,儒雅道將廢。
豈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勵。
我從蒼梧來,將耕舊山田。踟躕為故人,且復停歸船。
日夕得相從,轉覺和樂全。愚愛涼風來,明月正滿天。
河漢望不見,幾星猶粲然。中夜興欲酣,改坐臨清川。
未醉恐天旦,更歌促繁弦。歡娛不可逢,請君莫言旋。
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
杉松映飛泉,蒼蒼在云端。
何人居此處,云是魯女冠。
不知幾百歲,燕坐餌金丹。
相傳羽化時,云鶴滿峰戀。
婦中有高人,相望空長嘆。
往年在瀼濱,瀼人皆忘情。
今來游瀼鄉,瀼人見我驚。
我心與瀼人,豈有辱與榮。
瀼人異其心,應為我冠纓。
昔賢惡如此,所以辭公卿。
貧窮老鄉里,自休還力耕。
況曾經逆亂,日厭聞戰爭。
尤愛一溪水,而能存讓名。
終當來其濱,飲啄全此生。
顧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
每到潓泉上,情性可安舒。
草堂在山曲,澄瀾涵階除。
松竹陰幽徑,清源涌坐隅。
筑塘列圃畦,引流灌時蔬。
復在郊郭外,正堪靜者居。
愜心則自適,喜尚人或殊。
此中若可安,不服銅虎符。
漫游樊水陰,忽見舊部曲。
尚言軍中好,猶望有所屬。
故令爭者心,至死終不足。
與之一杯酒,喻使燒戎服。
兵興向十年,所見堪嘆哭。
相逢是遺人,當合識榮辱。
勸汝學全生,隨我畬退谷。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有司臨郡縣,刑法競欲施。
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
郭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
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
所愿見王官,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
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逋緩違詔令,蒙責固其宜。前賢重守分,惡以禍福移。
亦云貴守官,不愛能適時。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
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辭。
風霜雖慘然,出游熙天正。登臨日暮歸,置酒湖上亭。
高燭照泉深,光華溢軒楹。如見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閉窗戶,石溜何清泠。若在深洞中,半崖聞水聲。
醉人疑舫影,呼指遞相驚。何故有雙魚,隨吾酒舫行。
醉昏能誕語,勸醉能忘情。坐無拘忌人,勿限醉與醒。
石宮春云白,白云宜蒼苔。拂云踐石徑,俗士誰能來。
石宮夏水寒,寒水宜高林。遠風吹蘿蔓,野客熙清陰。
石宮秋氣清,清氣宜山谷。落葉逐霜風,幽人愛松竹。
石宮冬日暖,暖日宜溫泉。晨光靜水霧,逸者猶安眠。
漫家郎亭下,復在樊水邊。
去郭五六里,扁舟到門前。
山竹繞茅舍,庭中有寒泉。
西邊雙石峰,引望堪忘年。
四鄰皆漁父,近渚多閑田。
且欲學耕釣,于斯求老焉。
煬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禍,以為長世謀。
居常恥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令行山川改,功與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gH生回溝。
封隕下澤中,作山防逸流。船舲狀龍鹢,若負宮闕浮。
荒娛未央極,始到滄海頭。忽見海門山,思作望海樓。
不知新都城,已為征戰丘。當時有遺歌,歌曲太冤愁。
四海非天獄,何為非天囚。天囚正兇忍,為我萬姓讎。
人將引天釤,人將持天鎪。所欲充其心,相與絕悲憂。
自得隋人歌,每為隋君羞。欲歌當陽春,似覺天下秋。
更歌曲未終,如有怨氣浮。奈何昏王心,不覺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吾聞古賢君,其道常靜柔。
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嗟嗟有隋氏,惛惛誰與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