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登南高峰
寒山斷行跡,落葉大于掌。我來正凄風,撫景結遙想。
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響。饑烏啄敗蘆,征雁弄清吭。
俯仰會所適,心目競颯爽。一峰立我前,窄徑聚而上。
倦欲憩松根,險思扶藤杖。遂得造其巔,平湖貢滉瀁。
云從足底生,煙自樹頭敞。始信山中人,足悟塵外賞。
后期回春姿,林木互蒼莽。蠻榼倩僮攜,鼓琴矢獨往。
寒山斷行跡,落葉大于掌。我來正凄風,撫景結遙想。
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響。饑烏啄敗蘆,征雁弄清吭。
俯仰會所適,心目競颯爽。一峰立我前,窄徑聚而上。
倦欲憩松根,險思扶藤杖。遂得造其巔,平湖貢滉瀁。
云從足底生,煙自樹頭敞。始信山中人,足悟塵外賞。
后期回春姿,林木互蒼莽。蠻榼倩僮攜,鼓琴矢獨往。
寒冷的山間斷絕了行人的蹤跡,落葉比手掌還要大。我來的時候正刮著凄冷的風,面對此景引發了悠遠的遐想。陡峭的山崖邊遇到清瘦的僧人,空寂的樹林中回應著樵夫的聲響。饑餓的烏鴉啄食著枯萎的蘆葦,遠行的大雁發出清越的叫聲。俯仰之間都感到舒適愜意,心和眼都變得清爽。一座山峰矗立在我面前,沿著狹窄的小徑聚集向上攀登。疲倦了想在松根處休息,路險時想著扶著藤杖。終于登上了山頂,看到平靜的湖水波光蕩漾。云霧從腳底升起,煙霧在樹頭散開。這才相信山中的人,足以領悟塵世之外的樂趣。以后等到春天再來,那時林木相互蒼郁繁茂。讓書童帶著酒器,我獨自鼓琴前往。
臞(qú):瘦。
清吭(háng):清越的鳴聲。
滉瀁(huàng yàng):水深廣、波浪蕩漾的樣子。
蠻榼(kē):酒器。
矢:通“誓”,發誓。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冬日登上南高峰,被山間的清冷景色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可能當時詩人心境較為閑適,渴望在自然中尋求寧靜和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間景色的喜愛和對塵外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安世威名海嶼傳,
龍泉雖失筆如椽。
二難拮據尋灰燼,
一代風流入品銓。
枝上鵲巢驚虎豹,
枕邊蠹簡剩神仙。
東山屐齒須珍重,
未了還須望阿玄。
連日非無數點飛,濱溪底見響舂機。甘霖君已吟成卷,炎赫吾方汗濕衣。雷邑未能均澤施,龍君可要逐方祈。箋天更仗伊誰力,外史臣慚似蟻微。
布谷催耕嘆雨乾,諸賢歡詠我辛酸。瓢分不到田猶涸,琴化雖均天作難。底要歲遺三九食,但為民幾一分寬。未縣龍骨魚無夢,那得新租上送官。
古人非傲吏,
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
婆娑數株樹。
莫說逃虛意未真,
世情何處不風塵。
十年亦有蓮池在,
誰解青云藉故人。
橫翠亭前,望宸樓下,秋水澄清徹底。此夜蟾光分外明,照大地、平鋪如紙。
彩筆題詩,清尊對客,畫妨笙歌盈耳。卻憶長安幾度看,那得似、青山故里。
兩歲天涯總客程,蕭蕭此日復南行。
新砂潮接長江下,漁浦風從北海生。
春色欲隨吳地盡,野花空逐越山明。
當年俊逸薇垣使,千里方舟獨有情。
昭君生長昭君村,漢宮選入昭陽門。傾城自負顏色好,薄命不得承君恩。
朔風吹動氈車發,萬里遠嫁單于國。香夢空迷紫塞云,蛾眉愁對穹廬月。
關山阻隔歸無緣,含情掩抑鳴哀弦。虎頭將軍骨已朽,獨馀青冢留千年。
夕照寒光閃暮鴉
老臣寵渥荷分茶
玉堂步步春如海
多少清香得染花
世尊不說說,正月孟春猶寒。
迦葉不聞聞,二月仲春漸暄。
鄉來王謝不傳衣,
只有烏衣烏鵲知。
無限去思無處系,
斷魂長是燕歸時。
慈親難舍念兒心,
遠寄寒衣寸寸針。
萬里歸來傷我老,
晨昏依戀此情深。
城東十里路,
城北五層樓。
野色一翻變,
山光四顧收。
柳營新鬼哭,
花冢女兒愁。
日落西山下,
青燐滿地游。
關山一只雁
霄漢兩三峰
借問門前水
依然萬折東
鐘山王氣散殘霞,猶向烏衣識舊家。
義士肝腸才子韻,人間富貴夢中花。
已知麟閣三秋草,何處青門五色瓜。
珍重玉函天藻在,佇看溟渤又飛沙。
一夜煙花著,開門歲已更。
獨斟新釀酒,遙憶故交情。
道肯因時棄?詩難與俗爭。
霜絲添鬢角,或似草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