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游考功將漕夔門 其四
古來刀鋸鼎鑊具,
用待誹謗妖言人。
掁觸不怒予節去,
惟天為大知堯仁。
古來刀鋸鼎鑊具,
用待誹謗妖言人。
掁觸不怒予節去,
惟天為大知堯仁。
自古以來刀鋸、鼎鑊等刑具,是用來對付那些被認為有誹謗、妖言的人。你觸怒了權貴卻未遭嚴懲,還能帶著符節離開,只有天那樣偉大,才能知曉君主如堯帝般的仁德。
刀鋸鼎鑊(huò):古代的刑具,刀鋸用于砍殺、截斷,鼎鑊是把人煮死的大鍋。
誹謗妖言人:被指為說誹謗、妖言的人。
掁(chéng)觸:觸犯。
節:符節,古代使者所持的憑證。
堯仁:像堯帝一樣的仁德。堯是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
游考功可能在官場因言論或行為觸怒權貴,詩人送其赴夔門任職時創作此詩。當時官場可能存在權力斗爭和言論管控現象,詩人借此表達對友人遭遇的看法。
此詩主旨圍繞友人觸怒權貴后的境遇,突出君主的“仁德”。特點是對比鮮明、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當時官場生態和文人心態。
萬乘臨雍事老更,橋門億萬會諸生。永平天子真儒雅,只恨容人度未宏。
雙鴛踏花行,微沙未銷印。裙輕喜風來,路轉香始認。
秋宵一雨清如洗。輕衾微覺生寒氣。皓月透窗明。懷歸夢不成。雞聲初破曉。云罨疏林杪。坐起看遙山。殘燈映鏡鬟。盈盈花霧侵簾軸。筠藍漸遣開金菽。夕照泛疏欞。雛蜂趲落英。幾回人倦倚。獨對蒼茫際。叫破一聲聲。長空歸雁鳴。
四明仙客此樓居,畢竟西湖壓鑒湖。曾謂家童欺賀老,不如沙鶴認林逋。蒲根釣水知深淺,柳外行人乍有無。此景天公厭多取,只分一半與吾徒。
珍珠掩映豈無衣,浮動微香漾淺漪。影暗卻嫌風不捲,隙疏誰許月來窺。輕塵只隔聞垂手,遠黛難親覿薄眉。最是芙蓉籠曉霧,朦朧春望未明時。
紫麋黃鹿上蘇臺,玉洞仙姝去不來。一片當時金殿月,露花煙草照秋杯。
云樹蒼茫月正明,座中還遇董雙成。玉簫吹罷桃花落,猶記《霓裳》譜上聲。
夙昔青云上,誰令鬢發蒼。家聲唐秘監,墨妙漢中郎。牢落山林久,間關道路長。西風足清嘯,幾日上瞿唐。保障平時計,遐民力未寬。梓潼將漕險,廊廟擇才難。江水東流急,秦山北顧寒。平沙八陣在,倚劍夕陽看。小隱橫溪勝,青山照眼高。芝蘭春滿座,風雨醉揮毫。苦恨登門晚,深慚倒屣勞。公歸佩荷橐,肯問及蓬蒿。
荊驛臺高望眼長,路當沖要接疆場。鳥聲啁哳鳴幽徑,樹影交加上粉墻。遠岫籠煙將暮色,片云拖雨送秋涼。借眠人老無清興,不夢當年睡海棠。
山北山南幾度游,春風到處得相留。鹿聽李渤祠前曉,菊采陶潛宅畔秋。星落半湖蒼島出,泉分雙澗白云流。五峰明月新亭興,它夜江天獨倚樓。
夜飲只愁更漏促,留連笑罥薔薇。歌聲繚繞徹簾幃。坐中清淚落,梁上暗塵飛。重睹舞腰驚束素,不應更褪羅衣。別來容易見來稀。次公狂已甚,不醉亦忘歸。
雖然稱校理,筆研久生塵。白虎多同異,金門自隱淪。桂薪從度日,榆莢又殘春。斟酌浮生理,須尋漉酒人。
小閣長開接海煙,高虛無際思悠然。多時臥疾逢人少,盡日閒吟祇自憐。暗數梅花過二月,偶拈芳草憶前年。生涯剩有巾瓢在,名岳終期猿鶴邊。
閩酋昔寇永豐縣,董家袁婦遭兵亂。不惟全節全其姑,萬刃交前顏不變。夫之母,寧獨死。夫之兄,又請死。豈曰婦人慚,孝子悲,辭鬼神,懾烈氣,金石開。婦求生姑子生母,一時爭死天所哀。至情感賊賊斂手,誰其見之金秀才。董節婦,節孝兩難及。二十守寡逾八十,寒江凍雪孤筠立。有孫千里來乞文,告余往事青袍濕。罵賊投井死亦奇,當時更有劉家妻。
陰雨煤山樹,君臣各一枝。內城吹角急,前殿擊鐘遲。玉輦遷無路,珠丘筑幾時。可憐燕父老,弓劍至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