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 其二
漢主曾聞殺畫師,
畫師何足定妍媸。
宮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單于君不知。
漢主曾聞殺畫師,
畫師何足定妍媸。
宮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單于君不知。
漢元帝聽說此事曾怒殺了畫師毛延壽,可一個畫師怎么能評判出美丑呢?后宮里有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女子,若不是嫁給匈奴單于,皇上根本不會知道她們的美貌。
漢主:指漢元帝。
畫師:指毛延壽,傳說他因王昭君未賄賂他,故意將其畫丑,使昭君未得元帝寵幸。
妍媸(yán chī):美丑。
單于:匈奴君主的稱號。
此詩創作于唐代,當時社會對王昭君的故事多有傳頌。詩人可能有感于宮廷的黑暗和女子命運的無奈而作,借王昭君之事抒發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君王的昏庸,不能識別人才。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卻觀點鮮明。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王昭君題材詩歌的內涵,從新的角度對這一故事進行解讀。
穹壤有時敝,娥名萬古垂。
直從彤管筆,便到色絲碑。
飄泊萍蓬念獨勞,百年塵路戀綈袍。
云停粵嶺江聲渺,雁落吳門劍氣高。
季子得金還上國,長卿能賦拜仙曹。
自憐貧病不相放,那覺四愁侵二毛。
詩人真誑我,窮極未能工。
潦倒蓬茅底,沈吟風雨中。
鬢絲搔欲白,囊血嘔難紅。
島佛須金鑄,轉慚敝橐空。
儒冠誰使著,何至動言貧。
此事須吾黨,相期到古人。
衰顏猶可鏡,短發僅堪巾。
舉世無知者,孤燈夜獨親。
蕭條古堞樹棲烏,載拜祠門落日孤。
報父有心終覆楚,殺身無計可存吳。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蒼涼失霸圖。
回首荒臺麋鹿地,屬鏤遺恨滿姑蘇。
世事紛紛無已時,
勸君杯到不須辭。
但能爛醉三千日,
楚漢興亡總不知。
朝拂扶桑影,暮尋明月枝。
群飛心共遠,三匝意猶遲。
相向無聲里,應思落筆時。
寸程千里闊,惟可與君知。
又是新篁解籜時,
東風二十四番吹。
碧紗窗展看春雨,
剩有殘花一兩枝。
烈烈南風沙撲天,
武陵安穩種仙田。
桃花流水無今古,
閒過蒼鵝出地年。
渡河冰合媼貽漿,龍袞中宵拜紫皇。半壁東南夸瑞應,苗劉折首又汪黃。
射兔猶應憶射雕,將軍湖上且逍遙。同心君相天如格,不見錢塘起怒潮。
江左曾疑馬易牛,何如羅局定箕裘。春光不耐秦頭重,誰問黃龍愧相州。
天光分照劃江淮,爭說臨安石鏡開。燭影漫搖歸秀邸,杉青閘又浴香孩。
幾番航海幕紛紜,贏取西湖老白云。慎勿輕聽張相國,如何容得背嵬軍。
畫手流傳辨李蕭,晉園稽古析纖揱。玉堂休夏披《云笈》,聚景湖山緬六橋。
人皆崇藻飾,此獨尚清幽。共佛三間屋,連云一個牛。耕田供客食,開戶任麋游。最愛前溪水,橫腰一帶流。
人貧方徹骨,塔尚以金名。采蕨扶云出,尋詩蹋月行。斷碑看字影,馴虎聽經聲。我到家常飯,因留太古情。
尺寸能含百丈姿,巉巖猶喜托根奇。堪知細葉迎風夜,不減孤濤絕頂時。
方盤如沼立蒼宮,短勁凌霜閱歲寒。自是武侯祠畔種,半株子尺可同看。
靄靄云梢拂翠屏,笙簧日向此君聽。石家枉□珊瑚勝,不及蒼莨一尺青。
瑤華低放小窗間,雪干冰枝不用攀。巳把數莖當庾嶺,何須千本說孤山。
文字相逢有前因,形雖未交神先親。
君昔來鹿渠,猶未識君為何人。
讀君之詩見君真,明日聞君起行塵。
風為客,月為鄰,至今懷之水粼粼。
今秋訪我閩闈里,抵掌矮屋生陽春。
乃信杜公不欺我,文章有道交有神。
環佩翩翩下玉除,漢庭司法定誰如。才名供奉騎鯨后,家世將軍射虎馀。
座里雄風回七澤,囊中春雪照三衢。探奇不獨青霞興,物色時能到草廬。
識面荊州更有無,頻將意氣傍菰蘆。青春紫殿誇陳策,綠鬢黃堂佐剖符。
三尺清風懸水鏡,萬家明月浸冰壺。銅鞮況是山公在,把臂何妨學酒徒。
碧蘆方沼水潺潺,
疊石嵯峨翠靄間。
不謂九重宮禁里,
忽逢江國好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