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經略
稍踏邊塵識險夷,忍辭苦口語臨歧。
一江沈鎖公無渡,千里持糧士有饑。
上將在謀爭要著,南人不反豎降旗。
惟應預擬平蠻頌,待取秋風露布馳。
稍踏邊塵識險夷,忍辭苦口語臨歧。
一江沈鎖公無渡,千里持糧士有饑。
上將在謀爭要著,南人不反豎降旗。
惟應預擬平蠻頌,待取秋風露布馳。
漸漸踏上邊境了解了地勢的險易,怎忍心在分別時說些傷心話。江水深沉封鎖,您無法渡江,士兵們攜帶千里之糧仍會饑餓。上將用兵重在謀略,爭奪關鍵之著,南方人還未反叛就豎起了降旗。只應預先準備好平蠻的頌文,等待秋風中捷報飛馳傳來。
邊塵:邊境的塵土,代指邊境。險夷:險阻和平坦,這里指邊境地勢情況。
忍辭:怎忍心說。臨歧:本指面臨岔路,后用為贈別之辭,這里指分別。
沈鎖:深沉封鎖。
持糧:攜帶糧食。
上將:高級將領。謀:謀略。要著:關鍵的舉措。
豎降旗:豎起投降的旗幟。
平蠻頌:歌頌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的文章。
露布:指不加封檢、公開宣布的文書,多用來報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邊境任職或經歷軍事活動時,與經略分別而作。當時邊境可能存在軍事局勢,經略要參與軍事行動,詩人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留別之情和對軍事勝利的期望。其特點是將邊境實際情況與對勝利的憧憬相結合,展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邊境軍事活動的一些情況。
隱幾南窗萬念灰,
只疑土木是形骸。
柴門不用常關著,
怕有文殊問疾來。
小院臨池無路通,道心常與竹心空。
幽扉半掩林間雨,清磬遙傳渡口風。
折葦客來青嶂外,隔江人臥白云中。
莫言世外甘岑寂,殺賊論兵燭影紅。
攬勝來當禊祓時,籃輿穿樹影參差。
關心風日今朝好,過眼湖山此處奇。
碧海天低龍過晚,蒼崖云掛鳥歸遲。
十年記得苕溪事,學士曾傳絕妙詞。
游絲窈窕織春暉,楊柳人家半掩扉。一片暖云篩雨過,杏花疏處見鶯歸。
梅徑苔花長菉衣,仙翁跨鶴不曾歸。五陵年少無聊賴,幾陣風鈴放鴿飛。
萬頃湖波水渺茫,兩堤新綠柳絲長。晚來疏雨浮鷗外,何處漁郎泛小航。
雕梁雙鳳舞,
畫棟六龍飛。
崇高惟在德,
壯麗豈為威。
鼓角中天大輅還,
玉龍銜燭照西山。
詞臣縱有河東賦,
不是汾陰入漢關。
龍虎常瞻榜上名,識公初向鳳凰城。
三千賓客知毛遂,五百人家待晏嬰。
擬看玉書容拔宅,安知金鼎誤垂成。
后園履跡今蕪沒,惟有清風伴月明。
東風不禁楊花住。任阻行人路。
杜鵑聲里又黃昏。何處玉笙吹徹欲銷魂。
西湖已作經年別。迢遞關山月。
分明昨夜是回家。誰道覺來依舊是天涯。
山與磯名從地志,
姑兼郎號出江民。
世間稱謂無真實,
聞說雙祠自有神。
新州竻竹有荒城,一夕西風吊古情。
舊址沙沈文獻宅,高標苔沒馬援名。
天涯亭上征鴻斷,夢覺關頭夜月明。
回首那堪家萬里,思君祇此亦魂驚。
飄拂東風,葳蕤芳草。翩翻蝶趁晴光好。
房櫳寂寞倦憑欄,靜看花影幽階掃。
獨對韶華,慵開襟抱。博山強自添龍腦。
香奩鸞鏡啟還收,任它紅杏臨窗笑。
使車停處即開衙,又見胡天雪作花。
王事有勞寧嘆我,匈奴未滅豈論家。
周田近報千倉滿,漢將虛傳六級差。
但得營門歌飽士,不須天外羨乘槎。
精舍湖山外,天開萬石林。
五車娛晚歲,一壑遂初心。
激水穿巖竇,栽花繞澗陰。
佳名端不朽,揮淚記登臨。
雨絲風絮黯平臺,此別分襟更可哀。
目極天涯孤客返,夢懸江表尺書來。
苦懷未忍從深訴,慰語重游約后回。
白發故交寥落盡,不禁清淚濕蒼苔。
角聲催曉。斗帳美人初夢覺。
黛淺妝殘。清瘦花枝不奈寒。
匆匆睡起。冷落馀香棲翠被。
何處陽臺。雨散云收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