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登高二首 其一
扳緣石徑上云層,
數十年來又一登。
澗水松風渾落莫,
玉臺空憶舊時僧。
扳緣石徑上云層,
數十年來又一登。
澗水松風渾落莫,
玉臺空憶舊時僧。
沿著石徑攀緣而上,直至云層之中,幾十年后我又登上了這里。山澗流水和松間風聲都顯得那么落寞,我只能徒然回憶起玉臺上舊時的僧人。
扳緣:攀緣。
渾:全,都。
落莫:同“落寞”,冷落寂寞。
玉臺:可能指圭峰上的某個高臺。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數十年來又一登”可推測,詩人時隔多年重登圭峰,或許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或變遷不大的時期,而詩人在故地重游時,因時光流轉、人事變遷而觸發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重登故地的感慨和對舊人的懷念。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方庵居士死,歸骨白云根。
霜暑三年別,風流萬古存。
月梁空夜夢,宿草長春痕。
松底幽蘭發,清香是夢魂。
主靜觀心妙,耽奇發興長。
蘭邊招翡翠,梧下待鸞凰。
天地東風綠,江湖西日黃。
靈修猶浩蕩,誰與玩瓊芳。
嶺外分攜處,離觴話遠途。
黃花看不足,寒雁去何孤。
農圃非吾業,衣冠本世儒。
應當重行止,無使世氛污。
幾多風月費招邀,傳舍侵尋一載僑。
客久夢魂安澹泊,歲殘老態厭喧囂。
晴空雪片飄梅瓣,冷地春光上柳條。
世事每從兒戲過,門前歌舞又元霄。
煮茗評詩歲月深,堂堂遺像篆煙沉。
數間老屋關興廢,一段清名無古今。
碑斷亂云封字腳,井昏落葉覆泉心。
斜陽影里夷猶處,仰止高風不敢吟。
腳力猶支一里閑,得閑便不記艱難。
可人本色山林屋,避世珍羞芋栗盤。
來往任教詩眼熱,笑談能化老身寒。
感懷棠棣詩章在,試把絲桐檃括彈。
春來日日雪滿山,雪晴初放春風還。
高人佳處獨先得,挼藍新漲溪一灣。
垂楊隔岸竹隔水,梅花飛香莎草斑。
市聲咫尺自辟易,天景呈發無留慳。
何須學徐生東泛海,也休問老子西入關。
手招鴻鵠碧云遠,耳狎雞犬白日閑。
雨畦灌蔬翠鼎鼎,春槽壓酒紅潺潺。
可以仙吾氣,可以童吾顏。
可以平步騷吾吟,免著蠟屐窮躋攀。
可以曠視舞吾醉,安用長袖妍弓彎。
乾坤雖大此輒少,媿我衰老非其班。
投我之轄下我榻,便欲援我起塵寰。
攜持雅道歸破屋,分與松菊盟長跧。
君如不能棄我去,倘可畫我浮邱洪崖間。
行路易,行路易,方寸中閑是天地。
詩書能生萬里翼,一出門外風云起。
彼水馬兒如江河,彼醯雞輩知甕耳。
汝今此行有足行,我為之喜非徒喜。
先生在前充安公,后學在側太初子。
如舟順流帆佐使,如轅欲南車有指。
有文舉表人已羨,入夫子門誰敢議。
機會來時非偶然,功名發軔斯可矣。
豈知我,猶望汝,謙以養高勿自高,虛以求是勿自是。
覓慈湖,拜象山,不見了翁愧程氏。
終為巍巍大儒宗,可是錄錄常流士。
自顧衰景薄下舂,聊寫苦語累行李。
行路易,行路易,易處有難從此始,試深思之有余味。
可人忽相訪,恰恰應鐙花。
古話達時樣,霜毛感歲華。
雨中書枕榻,山下菜羹家。
一笑君聽取,歸期待白鴉。
馮夷翦水暗中央,映帶同云淺與黃。
旋積層寒消宿瘴,平鋪一白洗時妝。
行仙休羨王恭興,僵叟應關洛令腸。
不覺喜吟豐歲瑞,方知知是為民忙。
朝露濕妾衣,暮霞耀妾矚。
一葉小如瓜,去住無拘束。
兀棹歌采菱,襲襲薰風足。
蘆葉映港清,捉對鴛鴦浴。
蓮中有苦心,欲折手還曲。
折蓮恐傷藕,藕斷絲難續。
古巖氣骨,春風面皮。
是人認得靈溪,靈溪元自不知。
一片妙莊嚴域,千古萬古光輝。
本堂老人書。
偶因塵隙游靈石,不覺夷猶到夜深。
坐對半窗山月影,參成一片白云心。
寒螀著露更相調,老葉無風也自吟。
分得僧床伴僧夢,夢闌詩料滿山林。
山林以為家兮,出而與風煙之為縹緲。
水之湄素所狎兮,專一嗜而謀飽。
紛紛下而上兮,若不能以終日。
矯靜潔以待時兮,固有獨立于寒梢之表者也。
芙蓉花下把離觴,江漢秋生夕漲涼。
騕褭神駒行地急,迢遙仙鶴去天長。
蜀兵未解星辰赤,淮哨將來日月黃。
近世平戎無好手,請陳上策獻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