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樓 金眉老煙雨尋鷗圖卷中有王定甫通政、陳實庵編修、蔣鹿潭大使、宗湘文郡守及眉老唱和詞
煙雨里,脈脈只悲秋。風片薄,酒波柔。綠楊不是靈和樹,白頭重上采菱舟。百年身,千古事,一登樓。
春去也、倡條和冶葉,人去也、斷云還缺月,涼別袂,觸鄉愁。相逢客路如南雁,欲尋舊夢問閑鷗。剩華年,與流水,兩悠悠。
煙雨里,脈脈只悲秋。風片薄,酒波柔。綠楊不是靈和樹,白頭重上采菱舟。百年身,千古事,一登樓。
春去也、倡條和冶葉,人去也、斷云還缺月,涼別袂,觸鄉愁。相逢客路如南雁,欲尋舊夢問閑鷗。剩華年,與流水,兩悠悠。
在煙雨之中,默默悲嘆著秋天。微風輕柔,酒意醉人。綠楊已不是當年靈和殿前的美柳,我白發蒼蒼又登上采菱舟。百年人生,千古之事,我登上高樓。春天離去,那繁盛的枝條和嬌艷的葉子也沒了;人已離去,如同斷云缺月。分別時涼意襲人,勾起鄉愁。在旅途相逢就像南歸的大雁,想追尋舊夢只能問那悠閑的白鷗。只剩下美好年華與流水,都悠悠遠去。
脈脈:含情不語,這里形容默默悲秋的樣子。
風片:微風。
靈和樹:指南齊武帝所植于靈和殿前的楊柳,這里指美好的事物。
倡條和冶葉:指繁華的春景,倡條指輕柔的枝條,冶葉指艷麗的葉子。
別袂:衣袖,這里指分別。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旅途之中,看到金眉老的煙雨尋鷗圖卷,又聯想到圖中眾人唱和詞,觸發了自己對時光、人生和友情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詞。當時或許社會處于動蕩或變遷時期,作者在漂泊中產生了諸多愁緒。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和鄉愁。其特點是意境悲涼,情感細膩,借景抒情手法運用嫻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經典名作,但也體現了當時文人的情感和創作風格。
山神呵護寶云遮,儼若騰空兩鏌铘。光彩飛名鎮千古,望中肝膽落奸邪。雙劍峰高削玉成,芒寒色淬曉霜清。腦脂壓眼人高臥,誰斬天驕致太平。
交親消息兩何如,滿眼兵戈不得書。為問南來新燕子,銜泥曾復到吾廬。
擬向青山作老樵,晚投孤寺宿松寮。遙知地主曾懸榻,難別林僧為過橋。拾得偶來勞見訊,八公能隱不須招。明朝結束尋君去,穩系腰間五石瓢。
遙夜山村宿。被西風、橫吹夢到,樓臺堆玉。冷月無言垂清露,悄濕那人鬟綠。又滴上、小園修竹。徙倚流輝涼如雨,好誰看、映袖憐幽獨。持欲遺,不盈掬。摘花歸戶還成束。剪銀瓶、幾回香噀,為催遲菊。更傍燈窗研冰淚,待寫離情千斛。只兩字、相思忍續。索向疏衾圖佳睡,漸不聞哽咽眠應熟。真教我,亂心曲。
天哀遺種客,又度一年華。點鬢從青女,持身且白華。雨侵朝火濕,風壓夕堂斜。酒好頻沾醉,高堂樂未涯。
一江明月夜歸遲,蕭灑齋中小范詩。亭自我名猶未賞,夢游江靜月明時。
影堂燈永夜,想像似安禪。授法兩三子,深心十二年。矮松方掛月,新塔已生煙。氣結更何語,徒為嘆逝川。
一番料峭一番和,正月東風望后多。云倚詩壇仍幾杖,雪殘燈市剩笙歌。鬢愁對鏡添霜雪,酒愛停杯起綠波。畫到垂枝難著筆,吾吟如此老松何。
研底毫端秋氣清,攢花蔟蕊筆通靈。看來不似籬邊色,拔取何天白鶴翎。
昏鐘山寺已棲鴉,起踏長堤片日斜。浦口風燈漁父棹,云中雞犬羽人家。江流不盡心同折,世事重逢鬢有華。歧路蒼茫君自見,青門元少故侯瓜。
江郎三片石,鼎立出丹霄。地植孤根遠,天擎列柱遙。露為金掌潤,霞是赤城標。勁質原無改,浮云暮復朝。
魂兮歸來。異方不可以親。蝮蛇九首。雄虺戴鱗。炎穴一光。骨爛魂傷。玄狐曳尾。赤象為梁。至日歸來。無往此異方。
深宮風日靜,鳴屟憶當時。花襯珠嬪步,春隨彩仗移。錦鳧云窈窕,香佩玉葳蕤。我正慚趨步,臺郎赴遠期。
曉風獵獵捲芭蕉,簾幕深深燕子巢。十二畫欄都倚遍,一雙蝴蝶上花梢。
增勝樓中共倚欄,平原渺渺接青山。夕陽明處人煙少,胡馬曾來闖五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