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贊 其一
杖挑布袋,云生腳下。
前街后巷,渾無顧籍。
拊背喚得回,幾人能領話。
也且只得奈煩,鐵奉化人難化。
杖挑布袋,云生腳下。
前街后巷,渾無顧籍。
拊背喚得回,幾人能領話。
也且只得奈煩,鐵奉化人難化。
用拐杖挑著布袋,腳下似有云霧升騰。在前街后巷隨意游走,全然無所顧忌。拍著后背把他喚回來,又有幾人能領會其中話語的深意。也只能耐著性子,像鐵一樣的奉化人實在難以教化。
顧籍:顧忌。
拊背:拍背。
領話:領會話語的意思。
奈煩:耐煩,忍耐。
奉化: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與民眾接觸、試圖傳播某種思想或教義的過程中,因發現很多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世人難以被教化。其突出特點是形象描繪與直接感慨相結合,以質樸的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當時的思想傳播和社會狀況有一定參考價值。
曾聞不若見,曾見不如經。
既用身經過,何煩口說行。
改詩知化筆,醒酒識和羹。
料得人間事,無由出此情。
玉不自珍人與珍,人珍何謝玉之純。
然知粹美如終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韜韞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卻須人。
古人已死不復見,被褐之言不謬云。
君家作虛亭,獨得江山清。四向各有適,萬趣各自呈。
夜深蟲鳥息,漸聞泉石鳴。日高煙靄去,始見峰巒生。
之人務佳尚,意與賢豪傾。中盤淪薇蕨,傍砌顛瓶罌。
毫端潛造物,局上暗投兵。樂游時景邁,薄宦身事縈。
種花行老色,馴猿無故情。蕭散復后期,外塵殊可輕。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試筆時。
以至死生猶處了,自余榮辱可知之。
適居堂上行堂上,或在水湄言水湄。
不止省心兼省力,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詫老時。
金玉過從舊朋友,糟糠歡喜老夫妻。
瓦燒酒盞連醅飲,紙畫棋盤就地圍。
六十六年無事客,堯夫非是愛吟詩。
積水照層峰,登臨誰與同。
望來生羽翼,醉欲上煙空。
細細濕花雨,疏疏開袖風。
新安江上景,盡屬此樓中。
樂天本才士,羽儀初頡頏。
脫身避禍機,遂得林泉尚。
生愛香山游,死亦香山葬。
悠悠醉吟魂,終古填幽壙。
小堂松檜間,躋攀白云上。
春日照伊流,素波明演漾。
草樹豈有情,一步一囘望。
堯夫非是愛吟詩,安樂窩中坐看時。
一氣旋回無少息,兩儀覆燾未嘗私。
四時更革互為主,百物新陳爭效奇。
享了許多家樂事,堯夫非是愛吟詩。
洛下誰家不買居,買居還得似君無。
風光一片非塵世,景物四時成畫圖。
后圃花奇同閬苑,前軒峰好類蓬壺。
人生能向此中老,亦是世間豪丈夫。
子孝親兮弟敬哥,莫因微利遽傷和。
黃金柜內休嫌少,陰德冥中要積多。
私曲豈知公直在,剛強無柰善柔何。
古今簡籍多名譽,子孝親兮弟敬哥。
楚楓丹外客颿稀,水拍長天鴈字垂。
樂事喜逢千日酒,憑高正在九秋時。
吳歈調笑歌楊葉,蠻鼓鑒閎引柘枝。
使騎相逢且留飲,行看卓馬轡如絲。
當時齊映為州日,從此山因姓得名。
卻自牧之賦詩后,每逢秋至菊含情。
行尋古洞諸峰峭,坐看寒溪數曲清。
夢到亦須塵慮息,那堪圖畫入神京。
何人頭不白,我白不因愁。
只被人多欲,其如我不憂。
不憂緣不動,多欲為多求。
年老人常事,如何不白頭。
錦里風光勝別州,海云寺枕碧江頭。
連郊瑞麥青黃秀,遶路鳴泉深淺流。
彩石池邊成故事,茂林坡上憶前游。
綠樽好伴衰翁醉,十月殘春不少留。
稽山何崔嵬,奠此東南區。
群山狀趨附,萬壑流縈紆。
疇昔大禹來,簡計天下書。
諸侯率麏至,萬玉爭鳧趨。
防風獨強梁,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敗骨盈高車。
至今憔悴煙,慘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無異圖。
乃知圣人心,賞罰盡貽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