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羅仙 其一
人前絕不避嫌猜,
身似采花墮我懷。
底事昨宵燈暗后,
隔筵伸過鳳頭鞋。
人前絕不避嫌猜,
身似采花墮我懷。
底事昨宵燈暗后,
隔筵伸過鳳頭鞋。
在眾人面前她一點也不避嫌,身子像采花般靠向我懷中。可為何昨晚燈光昏暗之后,隔著筵席伸過來一只鳳頭鞋。
嫌猜:嫌疑和猜忌。
底事:何事,為什么。
鳳頭鞋:古代女子所穿的一種鞋,鞋頭做成鳳頭形狀。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社交聚會場合,當時男女之間有一定的社交活動,詩人目睹或親身經歷了與羅仙相關的有趣場景,一時興起寫下此詩,心境較為輕松、愉悅。
這首詩主旨是戲贈羅仙,突出女子大膽的行為。其特點是語言詼諧,生動描繪男女互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生活中男女情感的別樣一面。
弟兄俱是龍門客,數載難忘國士知。
疲馬每憐諳遠道,焦桐竟待掛朱絲。
青云空費提攜力,白首應無報稱期。
未到柏城持葬紼,祖庭長慟涕淋漓。
浩然行思脫塵埃,畫鹢橫堤雁陣催。
申伯此時南國去,次公何日潁川來。
鑒湖清句秋多興,魏闕丹心老不灰。
勛業古來余事耳,離亭含笑倒樽罍。
慎言渾不畏,言出患常隨。
須信機樞發,難容駟馬追。
三緘事可見,兩舌業當知。
口是起羞本,愿君且再思。
風沙敝盡舊狐裘,走馬歸來過冀州。
聞報故人當邂逅,便臨近館為遲留。
不容傾蓋論時事,空寄新詩寫客愁。
卻望后車塵已合,簫聲清斷去如流。
淮山萬重紫,淮波千里清。
聊茲快吾目,又以潔吾纓。
夷門多塵埃,黃河自泥濁。
我行何遲遲,回望未央閣。
計較平生分閉關,偶然容得近人寰。
春風池沼魚兒戲,暮雨樓臺燕子閑。
假寐塵侵黃卷上,行吟花墜綠苔間。
了無一事撩方寸,自是頹齡令鬢斑。
花邊二小亭,雙跨清渠上。
規模雖甚隘,幽僻良可賞。
幸依佳木陰,未羨大廈廣。
不足延賞朋,攜筇常獨往。
少小溫陵客,于今記昔游。
故人情最厚,嘉句遠相求。
勝事成陳跡,流年換白頭。
僧坊屢題壁,知有舊痕不。
憶時送公公索詩,欲從公醉亦狂辭。
今叨東鎮恩方厚,更過鄰城喜可知。
已分尊前非敵量,獨憐湖上失春期。
江南地煖霜無力,橘綠莼丹蟹自肥。
浩浩雨不止,寥寥風且寒。
敢言裘褐具,尚幸室廬完。
彌月天形晦,無時轍跡干。
田臯何處在,誰復顧蕭蘭。
兩奉清歡到碧塘,再游無奈惜春光。
莎勻古岸添新綠,蝶遶殘花采舊香。
佳木引陰交翡翠,疏林迸筍補筼筜。
從容賞遍西園景,化國偏知日月長。
寒風咽笳鼓,曉月帶旌旛。
觸目傷陳跡,書紳記緒言。
應山藏石槨,夢澤對松門。
逝水何由止,清名后世存。
二紀區區困宦游,相逢莫訝鬢先秋。
清時無補身空老,往事難追涕旋流。
舉世交情憐我少,經旬行色為君留。
何時歸去江湖上,風月同尋范蠡舟。
杖錫窮危頂,茅庵構白云。
軒窗半峰出,鐘磬別山聞。
海月曉同色,爐煙晝雜薰。
莫教深靜處,思慮落塵氛。
吳會多長者,斯人昔所欽。
高材誰復見,令聞獨留今。
松柏開原勢,笳簫送水陰。
安知此吉卜,有子服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