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葉尚書解印二首 其二
倦入承明聽履聲,朱轓今復厭專城。
蕩胸太華供吟興,照眼伊川洗宦情。
莼鲙何慚高士決,琴龜不減昔賢清。
未應便葺東山墅,出處方關世重輕。
倦入承明聽履聲,朱轓今復厭專城。
蕩胸太華供吟興,照眼伊川洗宦情。
莼鲙何慚高士決,琴龜不減昔賢清。
未應便葺東山墅,出處方關世重輕。
厭倦了進入承明殿聆聽朝臣步履聲,如今又厭煩了身為州郡長官。華山的壯麗開闊胸懷激發吟詩興致,伊川的清澈映入眼簾洗去為官之情。品嘗莼羹鱸魚膾,不比高士的抉擇遜色,撫琴弄龜,不比往昔賢人的清逸差。不應馬上就去營造東山別墅,出仕和隱退關系著世間的輕重。
承明:指承明殿,漢代皇帝休息和接見大臣的地方,后泛指宮廷。
朱轓:古代高官所乘的車,此指州郡長官。專城:指主宰一城,即任州郡長官。
太華:即華山。
伊川:水名,在今河南西部。
莼鲙:即莼羹鱸膾,典出張翰,指思鄉之情或歸隱之志。
琴龜:撫琴弄龜,形容生活閑適、清逸。
東山墅: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營造別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在官場任職一段時間后,產生了厭倦情緒。社會環境或許存在官場的繁雜事務和壓力,詩人渴望擺脫,回歸自然。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和對歸隱的向往,但又考慮到自身責任,不能輕易隱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開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在仕隱之間的矛盾心理。
涼生浴殿藹蘭芳,玉宇深沈晝漏長。試誦瓊章開蕊笈,御爐風裊辟邪香。
款逢九華妃,授我磨鏡石。一磨日月朗,萬古永不蝕。緘之紫錦囊,匪同趙氏璧。才落猛士手,睨柱曾莫惜。
歲晏人事艱,百貨日翔貴。今宵一斗春,君向誰家貰。城中十日雪,流民凍俱斃。即此觴豆微,了卻數口費。粵南早瘡痍,江東又烽燧。假君席前箸,請君畫大計。勿謂食肉鄙,建豎本不易。油鐙凍虛壁,朔風吼平地。已矣復何言,浩歌徑成醉。
昨朝仙佩下江皋,贈我丁香百結絳。似訴隱腸難解系,不辭纖手為親繅。纏綿正好籠梳發,宛轉何從落剪刀。一線深恩重掛起,鬢絲撩亂玉頻搔。
云籠大野,迦葉攢眉。雨灑長天,空生下淚。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亦不得,得亦不真。修是他心,不如自性。自性清凈,即是法身。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無見,無所不見。無知之知,是為真知。無見之見,是為真見。達磨西來,單傳心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佛身無相,染凈皆空。妙體湛然,悟迷俱妄。
吾家本住在天齊,零落白云鎖石梯。來往八千消半日,依前歸路不曾迷。
潮入高窗雨入燈,久拋雙屐與孤藤。獨游南海秋時別,卻憶西樵雪里登。脫葉忽添林際月,斷鐘還憶水邊僧。讀書床在江樓畔,綠盡殘苔知幾層。
驚波翻瀲滟,短棹擊空明。凄斷數聲笛,沿洄無限情。近人原皎皎,汎水更盈盈。此夕已如晝,明朝陰復晴。
喜說山居勝,蘭亭一盼中。松楸今十世,竹帛故三公。念德心何極,幽棲道未窮。吾歸訪巖壑,雞黍更誰同。
上客西園,賦才東苑,曾系故國風思。金粉殘叢,素縑零落,多娛暇日須知。嘆逝水前朝事盡,飄雨年華怨晚,流塵暗里高臺,既泣平池。誰念裁花剪鳥,渾濺淚、舊意色依依。好春回睇,紅銷翠翳,蕭瑟蘭成,詞賦哀時。休更訪、樓臺夢跡,歌舞余香,漫與將年愴柳,憶事傷桃,何況升平會有期。那信斷腸,偏聞正始,重睹開元,對此興懷。寄謝鶯朋,殷勤為選瓊枝。
亂云縈浦。做雪不成還是雨。知我為何。一笑仍添一恨多。不須歸去。琥珀杯深能幾許。草色如袍。記取從今舞處嬌。
濤涌千層雪,江飛萬縷煙。雨余山欲暗,赤壁夜停船。
海陬天暮倍相思,拋卷朦朧草夢誰。壁上故人余墨在,窗前明月半簾移。山川無恙歸猶及,桃李能言去已遲。何事莼鄉消息斷,少陵吟望正花時。
高山流水幾清謳,巴曲逢君不敢投。花氣迎風湖上酒,蟲聲如雨客中秋。依然夜得三分月,何處簾開十里樓。醉后關心東浙事,遠傳露布達星郵。
平生聞說蘇養直,鞅掌塵勞慚未識。清江韻語百代尊,擬望孤撐徒著屐。未將經綸在廊廟,且落珠璣滿泉石。頗知新筑更靚深,愿并廬山歌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