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夜泛
百尺江樓擁女墻,幾行歸雁渡瀟湘。
沙村見月晚潮急,海寺聞鐘秋夜長。
遠樹溟濛藏野寨,銀河迢遞隔牛郎。
扁舟莫動盧敖興,鼓枻還尋水竹鄉。
百尺江樓擁女墻,幾行歸雁渡瀟湘。
沙村見月晚潮急,海寺聞鐘秋夜長。
遠樹溟濛藏野寨,銀河迢遞隔牛郎。
扁舟莫動盧敖興,鼓枻還尋水竹鄉。
百尺高的江樓環繞著矮墻,幾行歸雁飛過瀟湘。在沙村看到月亮,晚潮湍急,在海邊寺廟聽聞鐘聲,秋夜漫長。遠處的樹木模糊不清,隱藏著野寨,銀河遙遠,隔開了牛郎。不要像盧敖那樣興起遠游之念,還是劃著船去尋找水竹之鄉吧。
女墻:城墻上呈凹凸形的矮墻。
瀟湘:湘江與瀟水的并稱,多泛指今湖南地區。
溟濛:形容煙霧彌漫、景色模糊的樣子。
迢遞:遙遠的樣子。
盧敖:傳說中的仙人,曾與若士期于北海之上。
鼓枻:劃槳。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描繪的秋夜景色和情感來看,可能是詩人在一個秋夜于珠江畔游覽時,有感而發。當時詩人或許身處繁華都市,卻渴望寧靜自然的生活,于是借景抒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以秋夜珠江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遠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其在藝術上,借景抒情手法運用嫻熟,語言優美,展現了較高的文學價值。
欲重金躔地,應資瑣闥聲。天連巴子國,江盡宕渠城。
蠻府傳新檄,賨人候去旌。葛山遺跡在,知不愧勛名。
如何當此月,車馬踏巑岏。去楚尚千里,過秦應萬盤。
深山如雪里,古驛出云端。三十金緋貴,休嗟蜀道難。
海門乍見一線白,
江下濤頭十丈黃。
數點紅旗爭出沒,
千艘飛櫓下滄浪。
飛綿近遠。又綠陰弄日,吹過隋苑。比雪還輕,度水無痕,東風下上低捲。
成團作隊冥濛甚,真共幻、總迷心眼。倚繡簾、誤卻吹時,明滅個人庭院。
尚憶張郎好句,正朦朧淡月,墜處初暖。漫綴征衣,點鬢休驚,欲捉兒童仍懶。
悠飏夢入離亭路,寫不盡、楚江春晚。笑雨馀、一種沾泥,付與老禪為伴。
晚涼風度玉池香,看盡歸鴉入建章。妾貌不如蓮樣好,莫將明鏡比寒塘。
綠滿南園桑葉肥,風光欲盡柳花飛。妾生不及吳蠶死,留得春絲上袞衣。
暮春三月雨滂沱,
敗壁頹檐暗薜蘿。
鳥雀亦如人望治,
晴光才動樂聲多。
詩軸親題乞一寮,清心洗濯渴心焦。
云移星月來幽隱,風引英莖下寂寥。
肝膽塵生知幾日,齒牙病起自今朝。
疏愚強笑為生計,不識鰲宮路徑遙。
霜葉紛紅錦,秋花媚綠蘿。
石坳穿稚竹,水檻臥殘荷。
笛引鄰家近,香留隔宿多。
新寒上屏背,雁已渡銀河。
蝦蟆跳上梵天,
蚯蚓驀過東海。
洞庭湖頂門著地,
龍蟠山腦后見腮。
鶯去矣。拋下青梅又幾。戲語小鬟來拾起。晶盤同燕喜。
這在秋千架底。那在牡丹叢里。半晌功夫尋見未。拈毫閑畫你。
一葉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漢望,迢遰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貧憂曼倩饑。
生公與園吏,何處是吾師。
蕭條匹馬汳梁行,海內深馳十載情。
敢藉交歡為重客,尚能都講領諸生。
歌風大國聞何晚,積雪平臺賦未成。
篋里書藏應早奏,河間雅樂在西京。
蹕道塵清入望賒,秦川下繞漢宮斜。
霓旌曉拂江堤柳,雉扇晴迷苑樹花。
處處笙歌隨御輦,重重臺觀即仙家。
職居獻納慚無補,也得從容扈翠華。
定林兩山間,崖木生欲合。
茅屋倚巖隈,重重陰清樾。
晨齋取旁寺,生事信幽絕。
吾人定何為,常欲依暖熱。
拋磚引玉上吟臺,爭奈離筵酒又催。
易水有歌終怛惻,揚州無夢枉疑猜。
前頭鸚鵡渾難訴,滿地梨花亦可哀。
惱煞薛濤箋驟貴,裙釵也解索詩來。
江水飲莫飽,佛貍死江島。
去年歲在寅,今年歲在卯。
崔伯深死亦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