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徐州口占四絕
日日拖舟茫蒼間,荒郊四顧但榛菅。朝來雨歇蓬窗外,正見徐州一帶山。
人說茲行恰似游,棹歌聲里下徐州。朝來獨坐蓬窗底,兩岸青山送去舟。
五月舟行齊魯間,黃塵能富水能慳。朝行汴泗交流處,巨浸家家過屋山。
放歌曾是昔年游,濯足看山坐浪頭。今日重來人不見,滿天風雨過徐州。
日日拖舟茫蒼間,荒郊四顧但榛菅。朝來雨歇蓬窗外,正見徐州一帶山。
人說茲行恰似游,棹歌聲里下徐州。朝來獨坐蓬窗底,兩岸青山送去舟。
五月舟行齊魯間,黃塵能富水能慳。朝行汴泗交流處,巨浸家家過屋山。
放歌曾是昔年游,濯足看山坐浪頭。今日重來人不見,滿天風雨過徐州。
每天都在茫茫天地間拉著船前行,向荒郊四周望去,只有雜亂的野草。早上雨停后從船篷窗外望去,正好能看見徐州一帶的山巒。人們說這次出行就像游玩一樣,在劃船的歌聲中順流而下前往徐州。早上獨自坐在船篷窗下,兩岸的青山仿佛在送別船只。五月乘船在齊魯大地間航行,這里土地多塵土,水源卻稀少。早上行到汴水和泗水交匯的地方,大水淹沒了房屋,像山一樣。曾經在過去游玩時放聲高歌,坐在浪頭上洗腳看山。如今再次來到這里,當年的人已不見,只有滿天風雨中經過徐州。
榛菅:泛指雜草。榛,叢生的樹木;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棹歌:行船時所唱之歌。
慳:缺少,稀少。
汴泗交流處:汴水和泗水交匯的地方。
巨浸:大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在五月乘船于齊魯一帶,經過徐州等地。可能是詩人出行途中的所見所感,或許舊地重游觸發了往昔回憶。
這首詩主旨圍繞旅途見聞與感慨,突出特點是通過不同場景描繪展現旅途心境變化。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生動記錄了當時的行旅生活。
步出南郊,曲塵飏暖,陽春白日風香。湔裙是處,祭掃誰家,近路粉黛相望。柳發桃顰,襯弓彎云袂,競斗時妝。戲語曲池旁。蟲蟲也愛韶光。問石子岡頭,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鄉。僧俗同歡喜,志公帽朽只園場。絮舞花迷,胡覷得、唇乾眼忙。又爭知、紅塵紫陌,年來消減清狂。
山堂初展稱婆娑,曲徑移栽雜樹多。應是我翁歸舍后,便登繁要亦來過。
欲訴中心話許長,尺書恨不寄千張。新篇喜逐東風好,變盡人間草木荒。
詞客天南去,碧雞金馬間。山光十日酒,漁唱一溪煙。春雨花開落,秋云夢往還。此中多妙趣,回首幾千年。
廢池涵碧。趁短策,吊古清明天氣。路入蕪寢,步迎厲魄酸風,眼眩劍芒腥水。大明官禮習朝天,問誰省、高皇真意。是干將、鐵血壯魂,埋此深際。弘規付與文孫,奈釁啟、棣鄂宗藩相遞。郊彼光僚,霸吳競假魚腸,靖難自燔朱蕊。孝陵翁仲說凄涼,怕難解、游春情味。向倦里。也學柳眠花悴。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世路?崟費折枝,退耕非我更其誰。真花似假無心詠,只誦涪翁舊日詩。
桔柚花香迎客舟,一帆春雨渡汕頭。海門回望千峰涌,港口雄開萬里流。弦管傾城唐宋曲,嵌雕絕技鬼神愁。紅棉白鳥詩情在,況有潮聲微似秋。
天鎮神符,紫金浮玉,憑高念遠。何王南渡。一發中原,岱云河雨,霞表旭光微露。索共山靈語,數九朝、英儕豪侶。虎踞千年,成敗是非,明眼觀處。撲地嚴城如霧,看院省衣冠,市樓賓旅。舊史風云,禁陵煙樹,盈望故情今緒。獨爾依然在,換多少、池臺鐘鼓。幾時問道三茅,行藥更尋仙路。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繞林游遍更沿陂,薄暑車行不下帷。最喜竹君相伴久,見渠生子子生兒。
可愛莆仙劇,風流世代傳。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魂斷團圓后,神移笑語前。春光芳草碧,鶯囀艷陽天。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幽討向何處。種菜編籬,花鳥竟誰主。呼起澹心難寫,孤悰寄毫素。留靈瑣,邀夢雨。對逝水、曼吟千度。蘸金粉、與畫前朝,亂絲成縷。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飽看朝霞與暮云,一丘一壑大無塵。關門果是倦迎客,倒屣還因有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