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五首 四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羗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羗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函谷關就像那玉門關一樣遙遠難越,什么時候才能平安生還呢?洛陽仿佛成了易水,嵩山好似變成了燕山。當地風俗已變成羌胡的語言風格,人們大多有著塞外人的容貌。我只能像申包胥那樣痛哭,七天下來兩鬢毛發都變白了。
函谷: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易水:在今河北易縣,戰國時荊軻刺秦,眾人在易水邊為其送行。
嵩岳: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北。燕山:在河北平原北側。
羗胡語:指少數民族語言。
申包:即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為救楚國,在秦廷痛哭七日,終于使秦出兵救楚。
此詩創作于安史之亂時期,當時叛軍攻占洛陽等地,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李白在奔亡途中,目睹了國家的戰亂和人民的苦難,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的感慨和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救國的愿望。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表意。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社會的真實狀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
荻花秋凈夜如洗,江月近人天在水。漁舟三弄□浦□,哀鴻迸落瀟湘沚。此中此景誰解□,忘言失問蘆洲子。賣藥歸來籍虎眠,金光一道汀前起。
泉出寒甃古,用汲汝為霖。榭亭額片玉,村舍著鏤金。書堂留隱跡,學士解纓簪。幾多懷舊事,潺湲助鳴琴。
金井橋邊風習習,玉淵潭上月娟娟。十年殘夢無尋處,一夕離歌盡惘然。已許白云成我友,又隨流水作人緣。因君忽動無窮思,嶺海豫江霜葉前。
二十年前早識君,別來幾度想清芬。滄洲把釣常聽雨,林下哦詩只看云。郎署綵衣留繾綣,畫圖別意寫殷勤。青原白鷺遙相望,把酒臨岐忍共分。
頻年遙作吏,竟日倍思親。梓里云根冢,松門夢裹人。乞歸瞻馬鬣,引步陟龍鱗。風木皋魚恨,于今更愴神。
蓐食相過識者稀,時因漂母念寒微。設壇拜將功雖稱,躡足封王禍已機。既以解衣辭武涉,如何挈手教陳豨。藏弓烹狗尋常事,青史千秋有是非。
蘇州有,常州有,吸盡西江只一口。百八數珠數不盡,須知天長與地久。騰今煥古作嘉祥,一一面南看北斗。
溯流西望渺如煙,黃帽齊將百丈牽。日暮雨來風浪惡,隔河撾鼓換官船。
公家昆季盡時賢,叔也驊騮擬度前。書諗親庭先靜退,至今文采照林泉。
老分窮愁在,歸堪一事狂。由來學劍晚,肯為著書忙。花徑朝浮白,霜天夜走黃。衰顏且涂抹,闌入少年場。
荒煙落照屋三椽,尚有鄉人薦豆籩。姓氏寥寥愴故里,文章犖犖睹遺編。東坡居士才堪偶,北郭先生節并傳。到此蒼涼無限感,家山烽火似當年。
年來知我不如公,日日相思恨不逢。君若見時須問我,為言老子已龍鐘。
依依入鄉閭,慘惻歷故疆。行邁踰幾時,所見忽以更。成人匪故識,耆齒日凋喪。平生所同歡,轉盼殊存亡。羈魂邈遐域,旅柩歸中堂。人命不相待,奄忽如朝霜。撫事感今昔,喟然熱衷腸。
太學何蕃譽,當時藹帝鄉。五聯棣華萼,三折桂枝香。司社騰聲望,題輿迓寵光。奇才今已矣,流慶在虹梁。憶昨初傾蓋,同登巴岳樓。江淮重邂逅,幕府屢綢繆。夢絕秋城柝,人隨夜壑舟。潛山歸路杳,草木亦凄愁。
曲江山水縣,暇日好彈琴。要將流水意,遍作穎川唫。王風周末異,瘴色日南深。更點分明處,縣知令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