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四十三
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
淫樂心不極,雄豪安足論。
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
瑤水聞遺歌,玉杯竟空言。
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
淫樂心不極,雄豪安足論。
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
瑤水聞遺歌,玉杯竟空言。
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周穆王有巡游八荒的意愿,漢武帝擁有萬乘之尊的地位。他們沉溺于享樂而不知滿足,所謂的雄豪又哪里值得一提。周穆王在西海宴請西王母,漢武帝在北宮邀見上元夫人。曾聽聞瑤水畔西王母留下的歌聲,玉杯中的仙藥也終究成了空言。那些神奇的遺跡如今已長滿蔓草,只能徒然悲嘆千年已逝的魂魄。
周穆:周穆王,西周君主,傳說他曾駕八駿巡游天下。八荒:指八方荒遠之地。
漢皇:指漢武帝。萬乘尊:天子的尊貴地位,萬乘指天子的車馬。
淫樂:過度享樂。
西海宴王母:傳說周穆王曾西巡至昆侖山,與西王母在瑤池宴飲。
北宮邀上元:漢武帝曾在北宮邀見上元夫人。
瑤水:即瑤池,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靈跡:指周穆王、漢武帝求仙等神奇的遺跡。
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社會表面繁榮,但也隱藏著諸多危機。他目睹了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借周穆王、漢武帝的故事來諷刺當時的統治者,表達對社會現實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帝王的荒淫和對虛妄之事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諷今,以歷史故事反映現實問題。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李白詩歌批判現實、借古抒懷的風格。
歌喉宛轉變鳴禽,載酒曾同花下吟。
寒潮不應宿漁浦,挑燈還憶夜深語。
十載故人誰似君,便擬卜隣桑柘村。
青錢未辦歸期遠,滿目春山空秀婉。
有酒何須身后名,高軒未必如徒行。
朝看桃杏發紅萼,晚來風雨嗟零落。
尋幽選勝不應遲,百歲光陰能幾時。
問君何日憩奔走,忍令春色成烏有。
坦率每愁遭怒嗔,閉門直欲全吾真。
美人娟娟不可見,薄俗往往難相親。
夢斷風扉自開闔,還喜晚涼生意活。
未能沖雨過蘇端,且乞新詩慰饑渴。
兒時望春春不來,春衣隔年催翦裁。平明出游薄暮回,惟恐云氣興風雷。
豈知樂極還悲哀,十年黃塵涴青鞋。管領鶑花已無意,感時念舊時傷懷。
去年寒食丹徒縣,家寄毗陵不相見。今年寒食江陵府,妻子相看淚如雨。
迂儒憂國更憂家,枉殺清明不見花。無端柳絮攪愁思,一徑漫漫春日斜。
主人知我坐憔悴,故遣斗酒來相慰。呼妻安穩置床頭,個是貧家一祥瑞。
床頭三日未開嘗,耿耿憂心自如醉。朝來忽覺體中佳,吻角流涎已難制。
細君平日但濡唇,瓦盆對酌可無人。招朋一飲舒清興,要須脫畧任天真。
高郵孫夫子,相逢不作鬲上語。臨川俞先生,客里傷春作詩苦。
二公問學該今古,胸吞云夢輕阿堵。我酒雖不多,酒行詩可歌。
杖藜乘興速來過,不來吟醉奈春何。
左右圖書一小軒,閉門謝客蔡深源。
別來三歲喜無恙,老去百懷誰與言。
神魚不肯貪香鉺,天馬難令駕短轅。
苦憶當年常款曲,茆簷軟語負朝暄。
浪跡逾三紀,知音只數公。
拙非今日用,愚與古人同。
賓客雖常滿,簞瓢或屢空。
躬耕逢歲旱,拄杖立西風。
湖海雙魚久不傳,幽人門巷轉蕭然。
寒威直與酒為地,雪片忽共梅爭妍。
自撥小爐猶有火,擬留佳客苦無錢。
金篦刮眼何時得,咫尺春風欲換年。
飛旆翩翩亂晚霞,欣聞勝集俯云沙。
新詩宛似風行水,和氣想如春在花。
大隠勿嫌朝市閙,朱幡方映繡衣華。
塵埃短簿今倉氏,悵望清游轉覺賒。
槐柳陰中數間屋,麤飯濁醪羹杞菊。
過門問字久無人,只有圖書伴幽獨。
剝啄是誰來叩扃,手持札翰趨吾庭。
風采九州安撫使,得得遣騎相招迎。
我愿識公從宿昔,貴賤殊途那易得。
親染云箋賁草廬,驚喜盈懷仍嘆息。
折節下士古所稀,豈意于公今見之。
況公位貌已崇重,英聲凜凜威羌夷。
滿堂賓客皆豪杰,從容何止談風月。
野人自視殊缺然,或可為詩紀勛業。
相逢縱酒又連旬,醉倒誰知主與賓。
舌在莫談當世事,眼明仍是故鄉人。
不愁春與花俱減,但恨君如我更貧。
淮上風煙隨分好,他年準擬作比鄰。
素琴橫床巾漉酒,千載斯人吾尚友。
祇今與世已相違,再見喜君真耐久。
笑我生緣良易足,畬田新燒屋新筑。
飯牛政自不須歌,失馬焉知未為福。
百里未容君疾驅,朝廷用才當不拘。
他年得意輦轂下,莫忘詩篇寄田舍。
白帝揚鑣后,炎官退舍初。
江山驚客恨,風月到吾廬。
黃嬭宜相就,青奴稍見疏。
寄聲蓮社友,秋興復何如。
年來多病廢幽尋,眼底風光亦倦吟。
歲暮情懷傷老大,雪晴筋力試登臨。
一江煙水分南北,千里云山自古今。
杖屨頻來端不惡,只愁東望起歸心。
故人多鬼錄,久客又驚秋。
為計無三窟,懷歸在一丘。
雞鳴風雨晦,雁急稻粱謀。
憶我山中友,天寒夜飯牛。
杜陵白首尚書郎,三見瀼西春草長。
忽思蒼梧叫虞舜,翩然短棹下瞿塘。
晚泊江亭生暝色,野服出船烏帽側。
南極一星落江湖,戰塵蔽天兵未息。
閭閻惡少印累累,不夢周孔嗟吾衰。
機心去盡魚鳥狎,在處詩篇神護持。
四百年間一彈指,當時松竹今余幾。
南望冰魂不可招,波翻落日愁云起。
老大何堪客,窮愁畧不醒。
發因閑事白,眼為好山青。
月下南飛鵲,風前自照螢。
倚君如玉樹,蒲柳愧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