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授歘生大洞三十九章與登龍臺歌二章 二
匏河振滄茫,
天津鼓萬流。
八風駕神霄,
緬緬虛中游。
詠洞神明唱,
音為汝玄投。
歘生必至行,
肘伏塵中趨。
可為苦心哉,
當告爾所求。
匏河振滄茫,
天津鼓萬流。
八風駕神霄,
緬緬虛中游。
詠洞神明唱,
音為汝玄投。
歘生必至行,
肘伏塵中趨。
可為苦心哉,
當告爾所求。
匏河翻涌,蒼茫壯闊;銀河渡口,鼓蕩萬流。八面之風駕著神霄,緩緩在虛無中遨游。詠誦洞章,神明應和,聲音為你玄妙傳投。歘生之人必踐行至道,屈身于塵世中艱難前行。可嘆這一番苦心,應當告知你所求之事。
匏河:傳說中與天河相連的河流,或指廣大的水域。
天津:指銀河的渡口,古代神話中連接天地的樞紐,《楚辭·離騷》有'朝發軔于天津兮'。
八風:八方之風,《呂氏春秋》載'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此處指天地自然之風。
神霄:道教術語,指天上的最高層云霄,《云笈七簽》載'神霄者,至高無上之境'。
歘(xū)生:快速生成、倏忽出現,此處或指修行中需速成至道的求道者。
肘伏:屈肘俯身,形容在塵世中謙遜或艱難前行的姿態。
此詩標題提及'玉皇授歘生大洞三十九章',推測與道教經典傳授儀式相關。或為道教徒模擬玉皇授道場景所作,旨在傳達修行需'歘生必至行'的至道理念,可能創作于道教經典體系形成期(如唐代道教興盛時),用于勸誡修行者堅定求道之心。
全詩以仙游意象為引,通過描繪玉皇授道的神秘場景,勸誡求道者需在塵世中踐行至道、不避艱辛。語言融合道教玄理與詩意想象,是研究古代道教文學與修行思想的重要文本。
寺頂鵑紅,湖唇鴨綠,驚心此日重三。瘴國山多,層層裹碧如蠶。十年幾賦燕臺句,早簫街別味慵諳。怎春深、慣試離悰,水北花南。柔波照影詞仙六,正蘋香夾坐,松吹分談。有個愁人,鸚林掃地差堪。自憐不為聽鐘到,把禪天風信來探。兩邊情、鷗雨跳沙,蜑月飛嵐。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寒燈壓花光欲沉,空房羅幕深復深。金雞喚回關山夢,星河耿耿照妾心。寒葉敲窗并心碎,金井無人空夕陰。鏡奩香冷清愁凍,如片如縷來相侵。愿結愁懷化好月,移照天涯訴藁砧。訴藁砧,怨曉月,一夜相思變華發。紅顏相照會幾時,使妾懷憂病心骨。
千山風雨急,離況轉蕭森。柳色春難透,梅花冷不禁。誰嗟行路險,獨抱古人心。瘦馬藍關句,煩君細細吟。
稽古堯無作,勤邦禹有功。政新天地力,事改漢唐風。禮樂寰中盛,梯航海外通。華封徒有誦,龍御忽乘空。承平終不處,付托重艱難。統接神孫正,人依圣母安。橋山封劍佩,原廟見衣冠。萬國纏哀處,嵩陽檜柏寒。取士忘疏賤,量書廢寢興。芻言本何益,玉殿最先登。日角依俙想,堯言涕泗稱。龍髯遠莫及,零淚凍成冰。
如舟亭構俯空壕,嘯詠端無負水曹。山色隨陽排闥蚤,波光浮月上簾高。盡教魚鳥欣相托,何但賓朋識所遭。謾把西湖輕較量,主人襟度渺云濤。
何意今朝雨,偏傷遠客情。黃花低徑濕,白鳥渡江輕。吾道成漂泊,天機戒滿盈。林居有馀地,聊欲任浮生。
陳郎七歲富三冬,此去聲名動九重。好踐退之童子序,莫隨劉晏頌東封。
頑性無寒熱,緣何瘧更侵。如蒸身坐甑,起粟首加衾。不信逃堪免,誰云藥可尋。杜陵詩句好,把卷且長吟。
短景郊墟暮,林閭反照黃。田功歲已畢,紡績夜初長。月暗津橋樹,風高野浦檣。竹廊書牖下,時透一燈光。
宴坐山手動一年,光風霽月本非禪。無言最與梅花似,開落教人見自然。
持杯問月重含情,銀浦盈盈水自清。烏鵲一枝棲暫定,關山幾處影同明。蛾眉頻掩當空鏡,風雨常侵不夜城。圓缺陰晴難預料,卻疑靈藥得長生。
仗節遵嚴會,揚舲溯急流。征涂非白馬,水勢類黃牛。跳波鳴石磧,濺沫擁沙洲。岸回槎倒轉,灘長船卻浮。緣崖頻斷挽,掛壁屢移鉤。還憶青絲騎,東方來上頭。
日暮鄉關遠,羈棲困海多。故人勞借問,為客意云何。晚食辛盤薦,清燈子夜歌。天涯從此去,揮手渺長河。
嫩柳微波夾路明,一亭容與課深耕。閒中隱幾有馀地,醉里憑欄無限情。花氣暖催春日轉,山光遙帶暮云平。鍪弧本是承傳物,其奈林泉宿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