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歌(題擬) 三十二
乙未首,田種三江口。
吳地養民邦,京兆多災咎。
非但是炎災,妖災爭來湊。
流浪逐風波,值死寧非久。
乙未首,田種三江口。
吳地養民邦,京兆多災咎。
非但是炎災,妖災爭來湊。
流浪逐風波,值死寧非久。
乙未年開始,人們在三江口耕種。吳地本是養育百姓的地方,京城卻多災多難。不僅有炎熱帶來的災害,各種妖異災禍也爭相出現。百姓流離失所,隨風波漂泊,面臨死亡的時間難道還不久嗎?
乙未:干支紀年,此處指乙未年。
首:開始。
三江口:三條江的交匯處,泛指江南水鄉。
吳地:古代吳地,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
養民邦:養育百姓的地方。
京兆: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災咎(zāi jiù):災禍。
炎災:炎熱導致的災害,如干旱、酷暑。
妖災:異常、詭異的災害,如瘟疫、蟲災等。
流浪:流離失所。
值死:面臨死亡。
寧非久:難道還不久,反問強調時間長。
《六十甲子歌》為古代民間流傳的預測或記錄不同干支年份吉兇的歌謠。此首以‘乙未’開篇,描述吳地與京城的災異狀況,可能創作于古代災荒頻發時期,作者通過歌謠形式記錄民間疾苦,或為警示時世、反映民生之作,具體創作時間與作者無明確記載。
此詩通過乙未年初的耕作與地域災情描寫,對比吳地的相對安定與京城的災患,列舉多種災害,真實反映了古代災荒時期百姓流離失所的苦難,具有較強的現實關懷。語言質樸紀實,是研究古代社會災荒史與民間文學的重要資料。
芒鞋踏破成何事,坐榻塵埋只汗顏。齋缽生涯唯澗飲,結茅終待老鐘山。
武陵溪,一何深。水有射工射人影。陸有丹蛇長百尋,嗟哉武溪不可臨。溪之水深且闊烏,不敢飛龍不敢越。海氣連天日月昏,茵露著人肌肉裂。嗚呼,丈夫寧能沙場百戰死,有骨莫葬武溪水。
零落孤根玉雪團,天孫剪月試天寒。凡間諱白驕紅紫,卻把梅花作杏看。
城頭落日啼乳鴉,城中煙火冷千家。斷云漠漠夜還合,急雨紛紛風更斜。世亂不歸空灑淚,春深何處獨看花。白龍堆前水二尺,明日泛舟攜紫霞。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目光如電氣如云,獨踞松陰嘯夕曛。莫道橫行為己任,漢家自有李將軍。
冷鴂春煙,頹櫻湔彩。正江上銀鰣,破雨初賣。卻訝連朝村水漲,池角菖蒲猶矮。漸吳天、梅子欲黃時,懷遠人無賴。長恨耳輒生車,去程多悔。問老屋三間,書劍何在。餅薄茶香缸面滑,贏得癡兒奇駭。換西疇三尺褐寬夫,吾道吾能改。
仙掌郁金衣,朝陽風露晞。可憐蜂與蝶,秪解弄春暉。
昊天空闊初晴,氣回萬物欣欣茂。亭臺俯仰,山川高下,妝成錦繡。碧洞清泉,響聞迢遞,一聲長溜。更時時注目,悠悠遠看,青峰上,白云湊。無限靈禽異獸。慰閑心、不辭柴瘦。含風翠柏,雙崖爭長,千株競秀。耀日丹臺,四時為伴,百年隨壽。任寒來暑往,星移物換,得高眠晝。
客子入門鐘梵喧,菩提樹老不知年。竹窗有月無人管,一夜秋風落筧泉。
岸柳黃深綠已垂。庭花紅遍白還飛。幾回畫蠟銀臺夢,雙字香羅金縷衣。山淺澹,水茫彌。頓無消息許多時。杏梁知有新來燕,下卻重簾不放歸。
江浦買鱸秋正美,山亭聞鶴夜尤清。送君此去因懷古,海水東來意未平。
才說宜休夢也清,杖藜今見幾人行。昔年丁卯橋邊事,別是乾坤一段情。
慷慨辭家事北游,黃沙萬里使人愁。市中擊筑悲歌日,為覓荊卿舊酒樓。
袖手對君增白業,照溪嗟我減朱顏。遙知歲晚歸心急,不為江南臥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