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同前)。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同前)。
法身、報身、化身本就是我的本體,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在我本心自然光明。身與智相融沒有阻礙,應對萬物能隨順變化。發起修行若有造作都是虛妄的行動,一味守持也并非真正的精妙。這精妙的旨意通過師父得以知曉,最終能消除染污的名聲。
三身:佛教術語,指法身、報身、化身。
四智: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融無礙:相互融合沒有阻礙。
應物:應對萬物。
隨形:隨順變化。
起修:發起修行。
妄動:虛妄的行動。
守住:一味守持。
匪:非。
真精:真正的精妙。
妙旨:精妙的旨意。
染污名:染污的名聲,指煩惱、業障等。
此偈可能是佛教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對佛教教義有了深刻領悟后所作。佛教修行強調通過對教義的理解和實踐,達到心靈的解脫和智慧的開啟。作者在師父的教導下,對修行的真諦有了新的認識,從而創作了此偈來表達自己的感悟。
這首偈語主旨是闡述佛教修行的理念,強調身智融合、順應自然,反對修行中的虛妄造作。其特點是直接表達佛教義理,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語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對后世佛教修行者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玉雪交輝春夢里,小燈一角綠籠紗。贈君世物都輕俗,欲采天空幻想花。
烏臺十卷青蠅案,炎海三千白發臣。人盡不堪公轉樂,滿頭明月脫紗巾。
獨立飄搖愧此身,一帆重走浦江濱。五年行腳緣何事,一片飛愁送了人。哀樂自關天性在,風云終覺物華新。儒冠此日休垂涕,回首蒼生淚已頻。
魏其侯家客醉舞,一語不回丞相怒。相家貴人半膝席,斬首穴胸那復惜。籍郎按項項不俯,潁川諸豪同日捕。魏其眥裂東朝東,首鼠不決轅駒窮。潁川水濁灌滅宗,誰令并殺老禿翁。相門白日嘯二鬼,越明年春武安死。誰言死速不如遲,幸未淮南語泄時。
舉眼空四海,大地豈無人。爾佛慈憫故,疾患纏其身。橐有千金藥,可回萬化春。稽首耆婆尊,永言濟斯民。
巖明島秀并回芳,何羨天臺有石梁。神氣自多懷蘊結,白云悠處發輝光。
山腰石有千年潤,海眼泉無一日乾。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人傳湫水未嘗枯,滿底蒼苔亂發粗。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
書生當如漢太史,以血濡毫述幽旨。不然亦為黃摩西,忽哀忽怒發狂死。摩西絕艷逼天神,飲浪吞風大海濱。淮左名流爭下拜,江東馀子是前身。少年意氣耽花酒,來往吹簫與屠狗。蘇小墓前誦鬼詩,維摩峰下尋狐友。外通歐美內諸經,電眼掃書如掠鷹。倉頡曾聞粟雨下,釋迦一笑煙云輕。每恨此生逢慘變,功名冷落更無念。巨筆唯描影事詞,深心微托藝文卷。忽聞江夏起雄師,收拾陰符欲助持。騏驥高騰天不許,鯤鵬中路力難支。困蹇何堪四立壁,幽思積結成心疾。狂歌痛哭哭漸泯,從此齊門歸大寂。齊門大寂斷回音,但有舊書稍可尋。我住長安三百日,閑來偶得膏蘭吟。啟扉恍有人相對,短發毿毿披項背。負手低哦月影移,揮毫急寫燈花碎。寫罷捶幾涕泗漣,亦驚亦痛若狂顛。不眠更舞無雙劍,非想還參第一禪。有時把酒酹寰宇,衣袖風中自高舉。悲嘯一聲不見蹤,闔書但聽蟲低語。我聞上古有畸人,思接鴻鈞驁不馴。群氓不解唯稱癔:彼莊彼許彼靈均。又聞國士皆尊我,顏斶命君君曰可。諸家孰料素王心,一旦盡銷秦帝火。秦帝雖亡厄未休,復鉗其舌換其頭。于今治術猶相近,從此文人少自由。來者以之皆不足,不為賈玉即甄玉。阮生本性罹非刑,李贄童言遭死獄。摩西奇想似三閭,兼好放言如卓吾。世態人情劇相迫,不因狂死更何如。一死君誠蛻大難,我來更見人心散。由我溯君幾思潮,心緒百年歸澹澹。百年我知黃摩西,重過百年孰我知。死水碧深春又到,乾坤莽莽尚當時。
一片漢時月,長江萬里開。只應天上去,釣得客星來。
夜月江聲艤戰船,故園柳色動新年。想因兒喜閉門坐,每有使來無信傳。多病嘉魚未能食,少眠得句忘題箋。瓊樓高爽縈心曲,獨倚東風望碧天。
三年眠食廢,此日倍沾裳。骨肉歸黃土,音容憶異鄉。吾孫方奪抱,汝弟早中殤。世眼驚鮫淚,詩名惜雁行。人琴徒擾擾,仙籍竟茫茫。何限成虧事,悲歌任老狂。
網軒開翠崿,山水下蔥蘢。江中寶床擁,樹杪畫欄紅。心融二陣滅,境靜六塵空。應似青蓮葉,齊開綠水中。軒轅鑄鼎處,仙臺成晝圖。寒云生洞渚,暝色入蒼梧。如霧飄丹閣,非煙起玉爐。年年漫來此,無處挽龍胡。
德星高照海天涯,來問東州第一家。金鼎靈丹初結汞,錦林仙杏正開花。神農本草分諸品,軒帝遺書積滿車。想見神功應有報,輝輝詞藻散春霞。
山僧鑿開白云根,因之作成白云亭。亭中白云掃不盡,朝朝暮暮飛冥冥。昔曾飛向金陵郭,映水搖城動高作。又曾飛到黃鶴樓,載卻仙人入寥廓。于今亭畔云常籠,登臨便覺騰云中。天風一吹忽飄散,頃刻變化如神工。當窗獻瑞成五色,直上青霄捧紅日。出戶從龍作霖雨,四海蒼生被膏澤。云兮云兮爾誠奇,見爾使我增歔欷。未能乘爾帝鄉去,又空望爾吳東飛。
水木陰森處,茅堂四五間。主人容直造,攜手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