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樂 九
心本無雙無只(陳校作“佞”),深難到底淵洪。
無來無去不住,?(陳校作“猶”、任校作“獨”)如法性虛空。
復能出生諸法,不遲不疾容(任改作“從”)容。
幸愿諸人思忖(原作“恃”,從項校改),自然法性通同。
心本無雙無只(陳校作“佞”),深難到底淵洪。
無來無去不住,?(陳校作“猶”、任校作“獨”)如法性虛空。
復能出生諸法,不遲不疾容(任改作“從”)容。
幸愿諸人思忖(原作“恃”,從項校改),自然法性通同。
心性本就沒有單一或成雙的分別,它深邃得如同無底的深淵。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不會停留,就像法性一般虛空。它又能生出各種法相,不遲緩也不急促,從容自在。希望各位能仔細思考,自然會明白法性是相通的。
無雙無只(佞):沒有單一或成雙的分別,“佞”可能表示不偏不倚等意。
淵洪:深邃廣大。
無來無去不住:形容心性不受時空限制,不固定停留。
法性:佛教術語,指事物的本質、真實的本性。
思忖:思考、思量。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內容看,應是作者深入研習佛教義理后,有感于法性和心性的關系而創作,當時佛教思想在社會有一定傳播,作者可能是為了宣揚佛教理念、引導眾人修行而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宣揚佛教的心性和法性觀念,強調心性的深邃、法性的虛空以及二者的相通。其特點是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有助于普通民眾理解佛教思想。
悠揚起舞場,西樂開心竅。對對作鴛鴦,伸臂向郎抱。比翼試旋風,狐步姿更俏。沉醉并蒂蓮,直到東方曉。
水晶宮里翠娥嬌,一段風光破寂寥。奪得兔烏精與髓,急須收拾鼎中燒。
菜市欣然去,今朝憩老妻。池盈徐泳鯉,籠擠瞎鉆雞。宰肉刀砧眾,營蔬品類齊。不知怎挑選,半晌眼猶迷。
尊酒貪迎月,人生醉后佳。夜來窗不掩,吹落一瓶花。
山光澹如洗,野色凈氛埃。流水緣溪出,柴門隔塢開。白云生澗曲,綠樹蔭莓苔。為問抱琴者,相過日幾回。
二十年前絕可嗤,逢人啜啜便言詩。只今羞澀無多語,政恐門前匡鼎來。
江雨茫茫漲白波,東籬秋色竟如何。十分猶較三分少,九日爭先二日多。西子睡濃方斂笑,太真嬌重不成酡。花神好雨匆匆發,莫負公家金叵羅。
屈指青云士,誰知張長公。孤吟破秋色,萬木避天風。吾黨殊能作,乾坤不可窮。毋論廣武嘆,豎子未英雄。
汎汎長依渚,飛飛不度岑。卻無黃鵠志,但有白鷗心。煙水知音舊,魚蝦得食淫。自從葉縣令,來往五云深。
蘭舟泛泛漾輕風,十里桃花一望中。疑是馀霞天外落,不應花解滿山紅。
滴水詎成川,商羊舞前衢。沉云瀰八極,積潦浮神區。浩浩野方割,昏昏莽為潴。盡室懼頹塌,遍境無完廬。客子憫中夜,席避空堂隅。霪威豈不畏,覆厄豈不虞。東井應候伏,恒陰固將舒。甫爾墊一壑,蒼生盡為魚。神禹徒搆思,云師安及誅。悠悠彼蒼者,幽抱何當抒。
不覺龐公隱鹿門,逢場作戲任吾真。風煙久著雙蓬鬢,脫帽公應恕醉人。筆下疾雷驚四鄰,勒兵小試頌聲新。司空城旦馀波爾,六籍紛綸井大春。往日風流京兆眉,卻穿習薄敗荷衣。新詩渾作鶯花語,只欠天街便面歸。愧乏金椎控頤手,偷兒何苦向人來。囊空四壁亦云靜,祇有丹鉛勘玉杯。
周孔重儒教,莊老貴無為。二途雖如異,一是買聲兒。生乎意不愜,死名用何施。可心聊自樂,終不為人移。脫尋余志者,陶然正若斯。
天削金蓮此山最,解衣呼酒真高會。清虛足下流銀河,輕碧歌中散林靄。雜樹分榮蔭石床,異花齊發團傾蓋。形骸雖與萬物同,書舄已超塵堨外。
豫章祠下薦芳馨,想到先生靜夜澄。世降幾人聞大道,言堙何處覓師承。坐凝盆水心方息,悟入空濛岸始登。千載講堂人仰止,時從四百望崚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