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 二
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
何苦朝鮮郡,年年事鼓鼙。
燕來紅壁語,鶯向綠窗啼。
為許長相憶,闌干玉筯齊。
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
何苦朝鮮郡,年年事鼓鼙。
燕來紅壁語,鶯向綠窗啼。
為許長相憶,闌干玉筯齊。
我的家就在渭水北岸,春夜的夢境卻縈繞在遼西。為何那遙遠的朝鮮郡,年年都要進行戰爭?燕子飛來在紅壁間私語,黃鶯朝著綠窗婉轉啼鳴。因為長久地思念你啊,淚水像玉箸般縱橫滿眶。
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辭。
渭北:渭水北岸,今陜西一帶。
遼西:今遼寧西部,唐代邊地要沖。
朝鮮郡:漢代所設樂浪郡(今朝鮮半島北部),此處代指邊地戰場。
鼓鼙(pí):戰鼓,鼙為古代軍中小鼓,代指戰爭。
玉筯:玉制的筷子,喻指女子的淚水。
唐代邊患頻繁,大量征人戍守邊疆,閨怨詩成為反映民生的重要題材。此詩當創作于盛唐或中唐時期,通過一位渭北女子的視角,展現了征人妻子對遠戍邊地丈夫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破壞平靜生活的隱憂。
詩中以女子口吻,由春夢寫思念,以鼓鼙嘆戰亂,借燕鶯啼鳴襯孤寂,最后直述淚落,層層遞進刻畫閨中愁思。是唐代典型的閨怨詩,情感真摯,手法細膩,反映了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苦難。
萬木號風雪未乾,畫檐冰箸水精寒。日高丈五猶慵起,夢到江湖理釣竿。
塵榻昏昏睡未醒,床頭腷膞老雞聲。年來學道多晨起,免聽城頭畫角清。朱冠玄臆氣橫秋,得食相呼飽即休。語默從來有程度,不妨風雨夜颼颼。
云楣桂成戶,飛棟杏為梁。斜窗通蕊氣,細隙引塵光。裁衣魏后尺,汲水淮南床。青驪暮當返,預使羅裾香。
歲杪崇朝雪,天涯絕塞城。凍云連海色,枯木助風聲。懷土情無已,登樓賦未成。梅花南國思,笛里暮愁生。
冠帶朝回夏日長,石泉仙井橘浮香。井傍雙玉凌空翠,結實須教引鳳凰。
三歲金臺上,心知氣槩同。才多懷賈誼,賦好擬揚雄。共立清霄迥,連歌夕照空。交情初耿耿,別意復匆匆。沙上雙瓶酒,云間五兩風。去人舟漸遠,居者恨無窮。
半江煙柳半江春,落落征衫迥出塵。到處關河隨作客,頻年風雪未歸人。家山怕夢知應遠,書劍常親不算貧。古剎荒涼僧已去,綠陰喬木蔭蹄輪。
瀟瀟凌霜雪,濃翠異三湘。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彍騎材高膂力雄,聲名杰出萬人中。云龍幸際千年會,汗馬曾收百戰功。金石共期堅晚節,松篁誰意隕秋風。成家幸有賢孫子,永與山河誓始終。
截彼君山竹,譜作瀟湘思。他年遇阿猷,不得夸身貴。
佳色朝來變,微紅似帶霜。但令開滿徑,何必值重陽。
高齋傍霞嶼,川光時復暝。浮天自五色,含飔忽千片。陸離媚初旭,窈窕橫晴巘。文魚欣欲上,遙鶩孤難辨。為語謝臨川,如綺復如練。
江淹聲價起湟川,羨爾乘舟向日邊。金闕曙鐘趨午夜,玉河春色動新年。衣冠總向南宮集,姓字還從北闕傳。舊日授經今不忝,承恩人道是儒仙。
乘汐臨芳渚,停橈弄晚霞。月華搖寶剎,星影落江槎。波送隨流葉,風傳出霧花。溯洄方未已,閑興在蒹葭。
城里高山翠作窩,使君呼酒我能過。一泓如鏡梅妝映,萬井凝脂柳帶拖。雨后更宜浮月飲,風前偏喜醉仙歌。更傳樂府教人唱,獨客相思愁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