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丞奉使承恩還終南舊居
軒車尋舊隱,賓從滿郊園。
蕭散煙霞興,殷勤故老言。
謝公山不改,陶令菊猶存。
苔蘚侵垂釣,松篁長閉門。
風霜清吏事,江海諭君恩。
祗召趨宣室,沈冥在一論。
軒車尋舊隱,賓從滿郊園。
蕭散煙霞興,殷勤故老言。
謝公山不改,陶令菊猶存。
苔蘚侵垂釣,松篁長閉門。
風霜清吏事,江海諭君恩。
祗召趨宣室,沈冥在一論。
官員乘車去尋訪舊日隱居之地,賓客隨從布滿了郊野園林。有逍遙于煙霞間的興致,還親切地與故舊老人交談。謝公曾隱居的山依舊未變,陶令喜愛的菊花仍然存在。苔蘚侵蝕了垂釣之處,松竹遮蔽著緊閉的門。風霜中處理好政務,以江海來比喻君恩。奉召前往宣室,隱居與出仕只在一言之論。
軒車:官員所乘的車。
蕭散:逍遙自在。
謝公:指謝安,曾隱居東山。
陶令:指陶淵明,愛菊。
篁:竹子。
祗召:奉召。
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此處借指宮廷。
沈冥:隱居。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中丞奉使歸來回到終南舊居,詩人寫詩相和。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文人之間常有唱和往來。詩人或許借此詩表達對中丞經歷的感慨以及對隱居與出仕的思考。
此詩主旨圍繞中丞奉使還舊居之事,將隱居生活的閑適與官場的奉召出仕對比。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唱和詩的風格與情感表達。
郎作征車妾作輪,關山遠近得隨君。自從別去秋容減,絡臂真珠小幾分。
案頭山水見層嵐,天上神仙酒半酣。寫就金經隨手掛,一彎新月似新蠶。有客歸來解覆杯,懷人待寄嶺頭梅。不知塵世幾千歲,已是春風作剪裁。
束書孤劍別西秦,紅樹青山潑眼新。千里風霜欺老鬢,五湖風月寄閒身。灞橋驢背驚殘夢,函谷雞聲促去輪。料得紀行多賦詠,郵筒毋惜寄陽春。
道山玉府盡唐馀,因命儒臣校魯魚。黃帕擔床擎入內,麟臺先進御前書。
霽雪如泉滴,荒城作阜遮。買猿裝野景,插柳待春華。終日開黃卷,諸生望絳紗。王官倦奔走,何幸獨安家。種竹禁當雪,栽花準擬春。詩書最閒局,寢食自由身。浙外音題數,齊州問訊頻。郵筒煩郡縣,此外不干人。觸目方多事,棲身獨此堂。窗迎先得日,檐送曉留霜。散漫皆書帙,逍遙或道裝。墻東雖可隱,林下未能忘。
白云何處宿,旦暮繞松關。變化能為雨,氤氳長在山。濕添枝葉重,晴鎖戶庭閒。未可自怡悅,從今愿往還。
十年流落敢言歸,魚鳥江湖只自知。豈意青天掃云霧,盡呼黃發寄安危。風流吾子真前輩,人物他年記一時。我欲折繻留此老,緇衣誰作好賢詩。此生別袖幾回麾,夢里黃州空自疑。何處青山不堪老,當時明月巧相隨。窮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難堪送客悲。好去江魚煮江水,劍南歸路有姜詩。
置亭隱城堞,事簡跡易幽。公性崇儉素,雅才非廣求。傍檐竹雨清,拂案杉風秋。不移府中步,登茲如遠游。坐覺詩思高,俯知物役休。虛寂偶禪子,逍遙親道流。更聞臨川作,下節安能酬。
惆悵南浮日,乾坤卻浪然。江湖無死所,陵廟有生年。轉戰功何在,瀕危志益堅。悠悠千載恨,杜宇泣荒煙。
有虎有虎白額張,穴巢養子南山陽。十年饑嘯望城市,不食近山牛與羊。鄉民不知攫噬苦,叩首相呼拜神虎。通衢白晝虎出入,從此鄉民少防護。一朝南行挾虎群,搖尾梢梢高入云。長驅百里入城郭,神虎經過人不聞。忽然憑怒風慘悽,赤手搏人如搏麑。飲血血成河,啖肉肉作泥。飫酣三日虎乃去,猶負犬豕歸其棲。可憐李將軍,有弓不敢射。卻驅殘卒守空城,更筑新圍高百尺。
布被當年友,嗟君更可憐。父兄嘉篤志,朋輩羨英年。早負穿楊譽,終酬折桂緣。學成寧落后,榜揭果居先。未對劉蕡策,旋揮祖逖鞭。裾從彤邸曳,書向石渠編。仕路方榮進,蠻邦遽斥遷。瘴生云滃墨,颶起浪掀船。地僻夷風陋,天遙氣候偏。毒淫那易辟,性命竟難全。忍死留遺語,含冤入下泉。行囊題詠在,謫籍姓名蠲。弱子攜家返,輕函載骨還。九京雖莫作,百韻或堪傳。勿訝淪殊域,猶能返故阡。試觀同譴者,亦有葬烏鳶。
鼻根無奈重煙繞,偏處春隨夜色勻。眼里狂花開底事,依然看作一枝春。
一葉秋風裊裊時,夜窗重讀綺懷詩。文章憎命元知爾,金石同心更羨誰?置我懵騰槐下國,尋伊綽約水之湄。忽然驚起失清景,卻負佳期作后期。
高情報恐后,是日出田家。久擬輸芹子,何能待菊花。庖廚依粉堞,巾服映丹霞。款語須分記,明朝向客誇。
聞汝近移家,開堂覽物華。嶺梅南向暖,江雁北征斜。學士樓前竹,將軍廟口花。舊游如夢里,惆悵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