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詠 混元皇帝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
應物方佐命,棲真亦歸居。
貽篇訓終古,駕景還太虛。
孔父嘆猶龍,誰能知所如。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
應物方佐命,棲真亦歸居。
貽篇訓終古,駕景還太虛。
孔父嘆猶龍,誰能知所如。
玄元皇帝是九仙之主,其道在天地元氣初始時就居首位。順應萬物輔佐天命,修煉成真后回歸居所。留下篇章訓誡千古,駕乘云氣返回太虛。孔子曾感嘆他如神龍,誰能知曉他的去處。
玄元:指老子,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九仙主:九仙之首。
三氣:指天地人三氣,代表天地萬物的初始狀態。
佐命:輔佐天命。
棲真:指修煉成真。
貽篇:留下篇章,指老子著《道德經》。
駕景:駕乘云氣。
孔父嘆猶龍:孔子曾感嘆老子“其猶龍邪”。
此詩創作于對道家思想尊崇的時期。當時道家學說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作者可能受此氛圍影響,通過詩歌贊頌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其在道家體系中的崇高地位。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老子,突出其道家始祖的地位和高深的思想。它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老子的形象和道家的神秘,在文學上豐富了對道家人物的描寫,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總負空空想。總是傷心模樣。便是復花開,怕已人花相忘。有情成虛妄,歲歲如花葬。何必念東風,又賺我、心波漾。
雞蟲底處覓得失,鳧鶴無心較短長。醫國未能三折臂,憂時空費九回腸。
涼風吹動影蛾池,百頃秋波漾素輝。十二玉闌閑倚遍,桂花清露濕人衣。
不住深山住破庵,風波咫尺陰鵝潭。迷津欲渡無舟楫,幾度緘書問指南。
乘鸞不見李騰空,試與尋真訪故宮。黃葉堆邊覓行路,紫煙深處望仙蹤。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棲一壑中。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久已安農圃,能將五谷分。雕胡謝家飯,大布孟卿裙。月冷光難見,松高響易聞。蕭然人事外,不義一浮云。
瑟瑟黃蘆滿岸秋,人從天際下輕舟。風霜萬里須珍重,桃李千株屬庇庥。學制可從明道得,師模無重子云酋。都門此日殷勤意,只為吾鄉舊魯鄒。
雙劍光長犯斗牛,五云遙捧鳳凰州。南關一笑投繻早,北闕重華側席秋。客旅驚逢黃憲日,仙蹤遙望李膺舟。明光春色傳呼處,瑞靄氛氳仗外浮。
昔我別子子未起,子今別我情何巳。車塵遙遙不可留,須臾又隔蘆溝水。黃河南下如雷瀉,計時巳食真州鲊。與子同是別離人,今日翻為送行者。
良玉蘊貞石,明珠藏重泉。未登卞隋場,至寶何由宣。美人抱才器,中歲甘自捐。法曹才小試,不與物推遷。簿書日糾紛,此心每悠然。金門慕方朔,山陰憶梅仙。由來貞隱者,豈必棲云煙。乃知抗志士,匪謝區中緣。愿子終所守,兼以道自全。
一春歸思羨冥鴻,青山在眼中。無端秋色又丹楓,滄洲路未通。搔白首,望長空,徘徊意萬重。持杯看爾去匆匆,心隨江水東。
明明九族序,穆穆四門賓。陰陵朝北附,蟠木引東臣。澗途求版筑,溪源取釣綸。多士歸賢戚,維城屬茂親。貴位連南斗,高榮據北辰。迎時乃推策,司職且班神。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均。永從文軌一,長無外戶人。
一上層樓寓目寬,南中十月只輕寒。千山雨過林仍綠,萬木霜催葉未丹。騎射此時資講武,蒐羅他日備登壇。漢家頗牧頻推轂,須信封侯事不難。
江南花時二三月,少婦乘春逐芳節。心性穩愜含清真,弄影晴川自流悅。青絲刻帶錦作裳,寶扇輕搖翡翠光。蕓房露冷春窗火,蘭徑煙開粉膩香。七彩明珰九華佩,紫縠文羅掩秋翠。繡額花叢千萬色,玉腕奇姿發春媚。含思緘情不相識,步步遺芳去無跡。回簪轉黛飛參差,才過東城又南陌。南陌東城春事深,離思杳杳花陰陰。坐對流鶯啼歇處,閑窺清鏡理瑤琴。晨鹍凄清不可聞,恨斷吳煙怨楚云。自是琴心挑不得,還同孤月向黃昏。
全家閣淚出仙城,牧馬南來又北征。五夜管弦金屋夢,一天風雨玉關情。衰年落寞悲慈母,遠道提攜仗阿兄。孤寡莫嗟行路苦,閭閻離散久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