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愿上人遠寄檀溪集
白首蕭條居漢浦,清吟編集號檀溪。
有人收拾應如玉,無主知音只似泥。
入理半同黃葉句,遣懷多擬碧云題。
猶能為我相思在,千里封來夢澤西。
白首蕭條居漢浦,清吟編集號檀溪。
有人收拾應如玉,無主知音只似泥。
入理半同黃葉句,遣懷多擬碧云題。
猶能為我相思在,千里封來夢澤西。
我白發蒼蒼、境遇蕭條地居住在漢水邊,你精心清吟編成的詩集名為《檀溪集》。若有人能收藏它,應視其如美玉般珍貴;可要是無人賞識,它就像泥土一樣無人問津。詩中蘊含的哲理多半如同佛家黃葉之喻般精妙,抒發情懷多類似以“碧云”為題的佳作。你還能對我心懷相思,從千里之外把詩集封好寄到夢澤西邊給我。
謝:答謝。元愿上人:一位僧人。檀溪:詩集名。
白首:白發,指年老。漢浦:漢水之濱。
收拾:收藏。
無主知音:無人賞識。
黃葉句:佛教語,以黃葉比喻凡夫之妄法。
碧云題:南朝江淹有《擬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后以“碧云”為題常用來抒發情思。
夢澤:古澤藪名,在今湖北云夢縣一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當時處于年老且境遇蕭條的狀態,居住在漢水邊。友人元愿上人從遠方寄來名為《檀溪集》的詩集,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答謝。
這首詩主旨是答謝友人寄來詩集,突出特點是情感細膩,通過對比和用典增強表現力。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與友人的情誼以及對詩歌創作的感悟。
長安里第似幽居,水石流傳亦到予。芳會更移泉上酌,舊題多認竹間書。能留嘉蔭棠堪憩,謾適閒心草未除。君去好隨天闕鳳,吾衰終釣楚江魚。
詔許平戎罷戰還,征鞍初卸汗初乾。從今歸牧華山后,只許丹青畫里看。
未有涓埃荅圣朝,便應華發老漁樵。東流江水西飛燕,人事音書漫寂寥。
擊殘涂毒抖衣塵,便掛輕帆破淺春。后夜冷泉池上看,白云明月是閒身。
懵騰醉眼未全醒,厭聽田鴉達旦鳴。款段踏穿楊柳月,快人拂面曉風輕。
涪水澄如練,還同節婦心。柏舟吟自苦,湘竹淚何深。矢志終箕帚,留顏見稿砧。貞魂應不朽,褒寵有綸音。
東皋風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曉出城。裊裊雙旌穿柳過,蕭蕭五馬蹋花行。杖藜父老陪咨訪,騎竹兒童主送迎。豈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滄海獨升平。
風靜簾垂花竹里,銀床冰簟凈于水。夕陽猶照長信宮,太液池東片云起。禁門深鎖夜如何,秪恐芭蕉風雨多。
堂上笙歌醉耳紅,牡丹香散一簾風。謝家鸚鵡金籠里,笑殺池邊綠繼翁。
老屋荒寒亦自清,柴門雖設只長扃。數行古隸閒居賦,半壁行書陋室銘。□□□□□□□,研朱滴露勘黃庭。此生與世雖無補,筆底青山到了青。
樽俎識英雄。玉立山嵷。孤懷不與俗人同。一疏汪洋憂國淚,非少非翁。楚水掛煙蓬。路入黔中。青天似念遠人窮。有腳陽春行處好,暫爾勞公。
節是重陽卻斗寒。可堪風雨累尋歡。雖辜早菊同高柳,聊楫殘蕉共小欄。浮蟻嫩,炷煙盤。恨無鶯唱舞催鸞。空驚絕韻天邊落,不許韶顏夢里看。
偶然同渡不同舟,風到揚帆共逆流。莫謂狂瀾無砥柱,嵩行千古鎮中州。
汲泉抱甕誰家婦,伐嶺負薪何處翁。要識民間貧苦事,此圖長置此堂中。當午鋤禾婦子同,力田心只愿年豐。人間最苦惟農事,看取豳詩七月風。
積雨曉放霽,紅日照我帷。起來步幽蹊,金蕊燦朱扉。芳姿自嫵媚,微香襲人衣。令節無多日,更宜擁培之。三徑豈不富,最喜先開枝。此意誰領解,惟有淵明知。子詩正芳潤,白露與俱滋。未□泛杯酌,且要滌甘肥。落英行可餐,樂哉遂忘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