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進祝圣七首 文有武備
武宿與文星,常如掌上擎。
孫吳機不動,周邵事多行。
旰食爐煙細,宵衣隙月明。
還聞夔進曲,吹出泰階平。
武宿與文星,常如掌上擎。
孫吳機不動,周邵事多行。
旰食爐煙細,宵衣隙月明。
還聞夔進曲,吹出泰階平。
武將和文官,常被君主像在手掌上托舉般重視。像孫武、吳起那樣的軍事謀略不輕易動用,像周公、邵公那樣的政事多有施行。君主為處理國事晚食,爐中香煙裊裊;深夜仍在處理政務,透過縫隙可見明月。還聽說夔進獻樂曲,吹出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武宿:指武將。文星:指文官。
孫吳:孫武和吳起,都是古代著名軍事家。
周邵:周公和邵公,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
旰食:晚食,指忙于事務不能按時吃飯。
宵衣:天不亮就穿衣起來,指勤于政務。
夔:傳說舜時的樂官。泰階平:指天下太平。
此詩應是作者在壽春向君主進獻的祝圣詩。當時可能處于國家相對穩定時期,作者為表達對君主治理國家的肯定與祝福而創作,以展現君主文治武功、勤勉治國帶來的太平景象。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君主文有武備、勤政愛民,祝愿國家太平。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當時頌圣文化和人們對國家安定的期盼。
獨坐閑觀瑞雪,方知造化無偏。不論林木與山川。白玉一時裝遍。梁苑休尋賦客,山陰莫上溪船。三杯醉□意陶然。夢后瑤臺閬苑。
避寇此來居,兼旬伏暑馀。高城鳴柝后,落日閉門初。風月自清景,簾櫳非故廬。草堂時在望,竹影上窗虛。
綠池香水出芙蓉,十二釵寒妒玉蟲。只恐禁園今夜雨,華清明日又西風。
何處涓埃報帝恩,四更勤把此心捫。兵戈滿地皆塵事,自挈瓶花拜世尊。
赴贛光陰兩載過,憑空噩耗動哀歌。懷才偏涉滄桑感,老幼全拋遺恨多。
杏花富趙村,佳名昉唐代。酣酣紅雨春,芳葩誰不愛?轉眼鐵爐步,發問莫能對。杏村無杏花,趙村亦安在?
晉人事高曠,所得多奇僻。云巖佛子廬,曾為二王宅。當時槃樂地,俯仰成今昔。林泉亦余好,徘徊想遺跡。那知非昔人,復作登臨客。
舉案齊眉老孟光,隱居無計可須忙。殘年但使糟床注,亦付生涯與醉鄉。
短棹東來不厭游,吹簫彈鋏下揚州。風塵作客誰青眼,海岱論交尚黑頭。薊野長虹千驛路,秦淮明月萬家樓。相逢合在華陽邸,大有荊高佐酒籌。
罷尹一年重置對,去家千里涉寒溫。青云交友難傾蓋,白發慈親正倚門。目斷濠梁橫涕泗,夢回京口役形魂。寬恩若未投諸裔,好奉安輿葺故園。
當軒彌滉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聲發,風傳入戶來。
四序常如轉轂,百年須待春風。江梅何事向嚴冬。早有清香浮動。只為六陰極處,一陽已肇黃宮。陰陽迭用事何窮。此是乾坤妙用。
時序催人易白頭,端陽懷古客添愁。朱符不寫湘累恨,角黍難包楚國羞。記節何妨斟蟻酒,奪標無復見龍舟。高歌思遠樓前路,掩雨珠簾今在不。
祖屋成灰燼,倭夷很毒情。我聞增慨嘆,汝定淚縱橫。已已無深痛,徐徐可再營。才能年更富,寧患業無成。
寶扇微開萬樂從,紫衣扶輦出行宮。近臣侍罷櫻桃宴,更遣黃門送兩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