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九首 九
憶在山中時,丹桂花葳蕤。紅泉浸瑤草,白日生華滋。
箬屋開地??,翠墻掛藤衣。看經竹窗邊,白猨三兩枝。
東峰有老人,眼碧頭骨奇。種薤煮白石,旨趣如嬰兒。
月上來打門,月落方始歸。授我微妙訣,恬澹無所為。
別來六七年,只恐白日飛。
憶在山中時,丹桂花葳蕤。紅泉浸瑤草,白日生華滋。
箬屋開地??,翠墻掛藤衣。看經竹窗邊,白猨三兩枝。
東峰有老人,眼碧頭骨奇。種薤煮白石,旨趣如嬰兒。
月上來打門,月落方始歸。授我微妙訣,恬澹無所為。
別來六七年,只恐白日飛。
回憶起在山中的時候,丹桂花枝繁茂。紅色的泉水浸潤著仙草,在陽光下閃耀著光彩。用箬葉蓋的屋子中燒著地爐,翠綠的墻壁上掛著藤蘿。我在竹窗邊誦讀經書,旁邊有兩三只白猿。東峰有位老人,眼睛碧綠,頭骨奇特。他種薤菜煮白石為食,情趣如同嬰兒般純真。月亮升起時他來敲門,月亮落下才回去。他傳授給我微妙的秘訣,讓我恬淡無為。分別已經六七年了,只擔心自己白日飛升。
葳蕤:形容枝葉繁盛。
華滋:光彩潤澤。
地??:地爐,在地上挖成的火坑。
藤衣:指藤蘿。
薤:一種蔬菜。
煮白石:傳說中神仙的吃法。
旨趣:情趣。
微妙訣:指深奧精妙的秘訣。
恬澹:同“恬淡”,清靜淡泊。
白日飛:指成仙飛升。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詩人的隱居經歷有關。詩人可能曾在山中隱居,體驗到了道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在離開山中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那段生活的懷念和對道家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山中隱居生活的懷念和對道家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描繪細膩,營造出清幽的意境。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唐代詩人對道家思想和隱居生活的關注。
松枝落落骨欒欒,風動寒泉更好看。湖上幽居故相近,他年曾此賦斯干。
險絕過瀧水,舟飛沸鼎中。死生隨白浪,出沒信狂風。沉璧祈河伯,開山嘆鬼工。單船如一葉,片片落秋空。
真覺止能留一宿,桐鄉今已住連宵。卻將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北門之外多佳麗,白水茫茫繞天際。中有幽人春野翁,摘荷采芰紉衣袂。春野讀書曾萬卷,只今一字不欲看。只將元氣手中調,不許紅塵眼中散。昨者鑄鼎鍊九還,吾欲從之乞一丹。青牛在田不肯語,輕蓑大笠天將雨。
蹈海少年子,白頭天外歸。涕洟殊域盡,塵土故邦違。初志竟全負,馀生何可依。分春讀書處,風雨一燈微。
一片橫塘月,芙蓉鏡里看。參差棲鷺跡,掩映釣魚竿。葉覆青油幕,花擎白玉盤。涉江歸去晚,北斗正闌干。
不惹飛塵到九衢,習池風景未應殊。天心自解長觀復,樂事誰知亦體需。竹外每聞張廣樂,窗前時見落玄珠。等閒還作周公夢,不把浮云薄有虞。
每憶幽尋到上方,銅爐石鼎漫焚香。天花滿座雨晴雪,空翠撲衣生晝涼。龍化老翁求法語,鶴如童子守禪房。別來江漢頻回首,塵劫茫茫道路長。
春色無端到薜蘿,主人慵病奈春何。門前無數娟娟竹,喜有王猷日日過。
援琴牧犢嘆枯楊,理瑟羅敷作陌桑。何處青樓臨大道,參差七十二鴛鴦。
諸公袞袞坐垂紳,誰信北風欺得人。遮眼讀書何用解,發顏要酒可須醇。十年白社空看鏡,萬里青天一岸巾。少待奇章到三日,試將冠蓋拂埃塵。
中原稱五子,附驥亦紛紛。國色應殊眾,清言獨見君。不逢非漢讖,垂老見雄文。凄切鄰人笛,長安醉后聞。
不似新聲唱亦新,旋調玉管旋生春。愁腸隔斷珠簾外,只為今宵共聽人。
長蘆初問法,歸去暢玄宗。一衲空山里,孤云何處逢。寒潭獨夜月,秋雨舊房松。回首茱萸路,相思隔暮鐘。
將帥多兒戲,朝廷望賊平。幾人思報國,何處有全城。未識龍蛇陣,頻遭犬彘驚。亞夫軍細柳,千古漢家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