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相演楊尚書蜀中唱和詩
天福坤維厚,忠賢擁節旄。
江同渭濱遠,山似傅巖高。
元氣符才格,文星照筆毫。
五言全麗則,六義出風騷。
圣日麻雙下,洪爐柄共操。
寵榮連雨露,先后比蕭曹。
唱絕時難和,吟多客詎勞。
四方雖紙貴,誰怕費錢刀。
天福坤維厚,忠賢擁節旄。
江同渭濱遠,山似傅巖高。
元氣符才格,文星照筆毫。
五言全麗則,六義出風騷。
圣日麻雙下,洪爐柄共操。
寵榮連雨露,先后比蕭曹。
唱絕時難和,吟多客詎勞。
四方雖紙貴,誰怕費錢刀。
上天賜福使西南大地福澤深厚,忠誠賢能之士手持符節鎮守。蜀地的江河如同渭水般源遠,山巒好似傅巖般高峻。詩人的元氣與才情相匹配,文星照耀著他的筆毫。五言詩完全符合華麗的準則,詩作蘊含著《詩經》六義的風采。圣明之日兩份詔書一同下達,他們共同執掌國家重要權柄。恩寵榮耀如同雨露般連綿,先后地位可與蕭何、曹參相比。唱和之詩絕妙難以應和,吟詠眾多賓客怎會覺得辛勞。四方都爭相傳抄如紙貴,誰還會怕花費錢財。
坤維:指西南地區。
節旄:符節,古代使臣或官員持有的信物。
渭濱:指渭水之濱,姜子牙曾在此垂釣遇文王。
傅巖:相傳傅說曾在此筑墻,后被商王武丁任用為相。
元氣:指人的精神、精氣。
文星:即文昌星,舊時認為是主持文運的星宿。
麗則:指文章華麗而合乎準則。
六義:《詩經》的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麻雙下:指兩份詔書同時下達,麻指詔書。
洪爐:比喻國家政權。
蕭曹:指蕭何和曹參,都是西漢初期的名相。
詎:豈,怎。
紙貴:用“洛陽紙貴”典故,形容詩文流傳很廣。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鄭相和楊尚書在蜀中唱和詩作,詩人可能身處當時朝廷環境,為贊美他們的才華和功績而作此詩。當時國家相對穩定,朝廷重視人才,鄭相和楊尚書作為賢能之士,在政治和文學方面都有一定影響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鄭相和楊尚書。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華麗、對仗工整。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注重典雅和頌揚的風格,反映出對賢才的推崇。
高山流水興無窮,杖策攜琴踏軟紅。莫怨子期呼不起,請君一曲奏南風。
哀弦忽動離聲。暗魂驚。數盡分香紅豆度蘭更。烏啼亂。笳聲斷。送君行。厭聽殘更和淚不分明。
兵車方過忍朝饑,租吏追呼烏夜啼。壯者逃亡老者泣,將軍救國要飛機。
盛世適親逢,樓臺得地雄。無形兼有象,俱在太和中。
蕓生蚤虱待爬搔。盈望玉京遙。莫更反離騷。輟雅曲、巴人自高。舊懷如謁,新愁如織,揮淚灑湘皋。江上斷魂招。應憶得、煙塵渭橋。
飛機轟炸名城墮,將士歡呼百姓愁。虜馬臨江卻沉寂,天朝不戰示懷柔。
早向江南征義旅,星馳千里自嫌遲。
風掠浮萍水面來,翠綃成段接還開。無情卻似多情物,不到詩中不肯回。
垂虹載雨溯春潮。愁絮鏡瀾飄。波咽笛聲高。問心事、蘭舟共搖。江南草長,雜花生樹,桐乳致新巢。年事酒中銷。休更憶、離魂斷橋。
批頰何顏見婦人,婦人忍辱重黃金。高官我做他何恤,廉恥聲聲教國民。
恍看滟滟紫金幢,日腳橫瀾萬褶光。吹到檻邊爭蕩激,直疑身似水仙王。
夢云如絮逐花飄。蓬轉耐今宵。門外馬蕭蕭。攪離緒、朱顏夜凋。隱囊春枕,博山沉水,愁共斷香燒。歌倦殢紅嬌。莫更理、飛泉洞簫。
士氣囂張應付難,讀書救國最平安。埋頭學得胡兒語,好待榮膺甲必丹。
疾風欺雨透蓬船,擁被和衣晝亦眠。兒女登臨馀腳力,更隨明月繞山前。
水鳥鴻儔已可聽,湱然分練蹙波聲。成群爭似沙鷗少,別有高閒物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