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豳風·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我的斧子已然破損,我的斨也已殘缺。周公出兵東征,四方之國得到匡正??蓱z我們這些人,也得到莫大的福佑。我的斧子已然破損,我的锜也已殘缺。周公出兵東征,四方之國得以平定??蓱z我們這些人,也獲得極大的善果。我的斧子已然破損,我的??也已殘缺。周公出兵東征,四方之國得以平定??蓱z我們這些人,也得到美好的結局。
斧、斨(qiāng)、锜(qí)、??(qiú):都是砍伐的工具。
四國:指管、蔡、商、奄等國。
皇:匡正。
遒(qiú):平定。
孔:很。
將:大,指福大。
嘉:善,好。
休:美。
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聯合商、奄等國叛亂。周公出兵東征,經過三年戰爭,平定了叛亂。這首詩大概是參加東征的士兵在戰后所作,表達對周公的贊美和對和平的渴望。
此詩主旨是贊美周公東征平亂,使國家安定。重章疊唱的形式強化了情感表達,體現了《詩經》民歌特色,在文學史上展現了早期詩歌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情感的特點。
一別醉鄉千古夢,無邊塵事百年身。青山滿眼花如錦,莫遣劉伶笑殺人。
玉津晴望郁蒼蒼,環佩初臨試紫觴。并向鳳池開勝會,早從麟角識元良。衣冠迥出商巖上,雨露偏承幼海旁。自愧承華箴未就,謬將彤管奉明昌。
春游秣陵涉夏還,船頭初見九華山。乍起云煙碧窗外,忽生金彩夕陽間。玉幢字隱仙書古,石扇苔青洞府閒。安得山東李太白,共看山色弄潺湲。
無正文。
四裔柔懷外,群生惠澤中。簾闈九年政,覆載一心公。馬鄧徒聞儉,姜任詎有功。風云黃道靜,杲日上天東。典禮辭先后,恩私杜外門。虛心延眾正,損上益群元。仙路山川近,徽音四謚尊。賓天去何恨,圣孝托神孫。夕月沈金殿,秋風冷玉衣。臨當復明辟,忽自厭繁機。藥使來何暮,嵩呼數已非。孤臣恩未報,泣望國西畿。
石林破影上漁磯,九曲聯舟訪翠微。白鶴不隨仙子去,青峰偏約主人歸。剝來田蔗供新筍,收得溪藤補綻衣。大隱山前系長戀,紫檀香火護巖扉。
南嶺山川古,蟠龍一洞奇。飛流懸絕壁,亂石枕清溪。帳掛長縈帶,花開不謝枝。莫辭幽徑遠,深處好尋詩。
博山燎沉水,鳳巢擁群娃。雙煙結一氣,爛漫凌紫霞。
客入毛公洞,洞深人不還。明年探禹穴,相見會稽山。
獨臥藜床懶報衙,古槐啼鳥似山家。愁中不記秋深淺,起看東園桂子花。
豈無歧路塞荊榛,忽蟄龍蛇物候新。生且佔先堪作俑,老而不死是為神。柳風細剪江村出,桃雨偷調野麥勻。攀石渡河人在否,白鷗飄杳未知馴。
溪上青山抱郭回,濛濛煙雨暗樓臺。平原日暮牛羊返,遠路風高鴻雁來。斷續砧聲何處響,凄涼菊蕊為誰開。知君獨抱憂時苦,我亦深同杜老衰。
伍子山頭宋舊宮,龍樓改觀倍蜚聲。天連高柱星辰北,地控窮荒島{山敘}東。鳳引短簫悲落日,鶴歸華表語秋風。玉龍一曲千宮曉,江漢朝宗萬國同。
尺素頻來墨未乾,齋頭時得奉清歡。燈前試檢題紈跡,風雨冥冥那忍看。
礉礉石林立,滃滃云壑閟。萬杉最深中,莫有前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