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清涼王導墓下
江左風流廊廟人,荒墳拋與梵宮鄰。
多年羊虎猶眠石,敗壁貂蟬祗貯塵。
萬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自青春。
永思陵下猶凄切,廢屋寒風吹野薪。
江左風流廊廟人,荒墳拋與梵宮鄰。
多年羊虎猶眠石,敗壁貂蟬祗貯塵。
萬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自青春。
永思陵下猶凄切,廢屋寒風吹野薪。
東晉那些在朝廷中瀟灑風流的人物,如今荒墳卻與寺廟相鄰。多年過去,墓前的石羊石虎依舊臥在石上,破敗墻壁中曾經貂蟬冠飾的遺物只積滿灰塵。萬古不變的云山與白骨相伴,庭院里的花木獨自迎來青春。永思陵下依舊充滿凄涼悲切的氛圍,破舊房屋外寒風吹著野外的柴薪。
江左:指東晉,因東晉偏安江南,在江左地區。風流:形容人瀟灑有風度。廊廟人:指朝廷大臣。
梵宮:指寺廟。
羊虎:指墓前的石羊、石虎等石像生。
貂蟬:原指漢代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這里代指達官貴人。
永思陵:南宋高宗趙構的陵墓。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南宋滅亡后社會的衰敗有關。南宋滅亡,朝代更迭,曾經的繁華不再,詩人目睹王導墓等古跡的破敗以及永思陵的凄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歷史興衰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興衰和人生無常。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古跡的破敗景象來傳達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朝代更迭的思考和感慨。
詞推北宋,有周郎香弱,集名片玉。未向大晟填樂府,此地先留芳躅。隔浦蓮嬌,滿庭芳麗,唱盡相思曲。小亭姑射,當初何限花竹。
彈指六百馀年,詞人重過此,閒愁棖觸。一自汴京時世換,絕調幾人能續。冷店騎驢,野航聽雁,客睡何曾熟。蔣山在望,可憐依舊凝綠。
云谷依然十二峰,
遁翁曾在此山中。
滿川風月今誰主,
猿鶴哀鳴蕙帳空。
赤旌悵望在樓船,
翠蓋留連向綺筵。
催柳暖風薰別帳,
喚花嬌鳥雜離弦。
一尊且酬東山月,
十載還瞻北極天。
明到金門尋舊侶,
幾人猶是禁中仙。
形枯豈是持齋叟,
貌古還非入定僧。
馬又不成驢不是,
當頭一著得人憎。
秋月春花跡未陳,
袞龍曾繞夢中身。
夷門金鼓從天落,
驚起床頭鼻鼾人。
湖水清波漾翠紋。
一雙清影兩難分。
憐伊原是似花人。
秋色供愁初入暝,
柳條垂老未全髡。
幾時重擁鬢邊云。
巑岏翠壁倚云端,
紅樹人家帶碧湍。
偶爾會心為客處,
只疑身在夢中看。
不愁倉腹兩空虛,
半事鋤頭半讀書。
自信貧窮知有命,
誰憐澹泊食無魚。
醉題雪月風花句,
坐對松云水竹居。
世上浮云無定準,
不知誰毀與誰譽。
傾都祖道憶當時,
悵望賢哉帝者師。
任是鳳翔應覽德,
肯教鴻漸遂為儀。
天清閶闔云霞遠,
花發平章歲月移。
蒿目時艱憂不細,
知公后樂意遲遲。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三月都城雪卷沙,
幽芳偏恨雜群花。
九衢何處江南客,
一笑相知越女家。
鮑君寄我蟠桃圖,
緘書相示來中吳。
索詩詠圖為母壽,
牙簽錦軸云光敷。
風前披拂佇玩久,
滄海萬里島嶼孤。
紫文緗核大于斗,
此木要與凡植殊。
春風倒捲絳羅袖,
酒暈時上紅玉膚。
云烘霞蒸光不定,
一顆不易千明珠。
昌容綠華駕文鯉,
王喬琴高乘白鳧。
摘桃實兮來仙都,
飄飄蕙帶云霞襦。
捧桃獻酒為母壽,
三千年后游蓬壺。
于穆武皇,允龔欽明。
應期登禪,龍飛紫庭。
百揆時序,聽斷以情。
殊域既賓,偽吳亦平。
晨流甘露,宵映朗星。
野有擊壤,路垂頌聲。
詩句摩空,既留得、白云黃鶴。又幾輩、金戈鐵馬,英靈磅礴。此派江山忒僥倖,我懷天地同牢落。且振衣、禹稷古行宮,晴川閣。
形勝地,通侯博。憑吊處,豐碑卓。顧瘦怯書生,茜紗衫薄。懶和髯蘇說風月,欲尋小范言憂樂。笑經年、三食武昌魚,流霞嚼。
晏坐銷長日,禪心薰妙香。已成三折臂,安用九回腸。花片風前落,江流雨后渾。少陵新得句,應似浣花村。
喪亂何時定,江村愁殺人。日長空有睡,花在不成春。老去家無定,名高席未前。如君尚窮約,誰與問蒼天。
避地成真隱,依山結草廬。此身無籍在,隨寓即成居。北闕書難上,南方賊未誅。諸公在廊廟,誰與問唐虞。
欲問濯潭路,懸知隔數村。曉來茅屋夢,相對飽朝暄。有醉銷千日,無詩學四愁。幾因君得句,技癢不能休。
塞北兵戈滿,竹西歌吹空。何堪故鄉夢,真在白頭中。兩國兵難解,三春花自飛。愁因春鳥喚,心逐暮鴻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