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浙東王大夫二首 二
王臣夷夏仰清名,領鎮猶為失意行。
已見玉璜曾上釣,何愁金鼎不和羹。
譽將星月同時朽,身應山河滿數生。
泥滓云霄至懸闊,漁翁不合見公卿。
王臣夷夏仰清名,領鎮猶為失意行。
已見玉璜曾上釣,何愁金鼎不和羹。
譽將星月同時朽,身應山河滿數生。
泥滓云霄至懸闊,漁翁不合見公卿。
朝廷大臣無論華夏還是夷狄都敬仰您清廉的名聲,您去領鎮一方卻像是不得志的遠行。已經看到您如同姜太公釣到玉璜一樣得到機遇,何必擔憂不能在朝廷像伊尹調和鼎鼐那樣施展才能。您的聲譽會和星月一同不朽,您的身軀應與山河長存數世。泥滓和云霄相差極為懸殊,我這漁翁本不該拜見公卿。
王臣:朝廷大臣。夷夏:指華夏和少數民族,這里泛指天下。
領鎮:指到地方任職。失意行:看似不得志的遠行。
玉璜:傳說姜太公釣魚時釣到玉璜,后遇周文王得重用。
金鼎和羹:伊尹曾以調味的道理向商湯闡述治國之道,后用“和羹”比喻大臣輔佐君主治理國家。
泥滓:比喻地位低下。云霄:比喻地位高貴。
漁翁:詩人自比。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王大夫去地方任職時作此詩。當時王大夫應已有較高聲譽和地位,詩人可能是出于對其敬仰,在拜見王大夫時獻上此詩,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大夫的才能、聲譽和地位,突出其受眾人敬仰。特點是善用典故,增強表現力;對比鮮明,情感表達強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官員的一種態度和詩歌創作風格。
故人憐我乏詩才,斷遣吟筒第一回。林壑獻嘲從此始,風花乘興待誰來。黌宮地僻紅塵少,寢路霜晴白日開。只有青山知客意,嗒然相對兩悠哉。
玉津園內行天討,怨血空啼杜宇紅。
嶺南咫尺莫如虔,和暖嚴寒別有天。一夜詩魂清到骨,曉霜封卻釣魚船。
今我樂矣,塵勞靡夕。俯仰褒然,乾坤歸宅。冠蓋各天,妻孥在側。知己辰星,道途掃跡??展茸阋?,使我太息。返照入林,牛羊是則。
金碧檀欒出樹顛。花宮鐘磬近鈞天。盤空路入逍遙谷,潑墨云吞邋遢山。丹灶客,白云仙。飛翔華蓋列蒼官。纁黃暮色雕龍嘴,目極滄溟萬里船。
醉把金鞭度綠楊,軍民夾道笛聲長。紅旗千面詩千首,半雜風云入建章。
十載同聽禁苑鐘,分符此日向開封。云連蒗蕩路千里,山接夷門樹幾重。故國文翁今已遠,穎川黃霸又相逢。鹓班多少同年客,爭似偏承寵渥濃。
牛耳詞壇孰與京,留連端為遲行程。幾年相憶雙魚赤,一日躬逢四眼明。錯落奚囊剛喜極,咨嗟嫠緯卻愁生。全憑一醉澆離緒,到向東人呼酒觥。
長嘯宇宙間,揚馬宜同時。前輩復誰繼,名家信有之。博采世上名,得失寸心知。李侯有佳句,突過黃初詩。伊昔臨淄亭,痛飲真吾師。佳人絕代歌,行酒雙逶迤。掌中琥珀鐘,照耀珊瑚枝。快意八九年,浩蕩從此辭。終悲洛陽獄,朱鳳日威蕤。千載得鮑叔,棄我忽若遺。飲酣視八極,歲暮有馀悲。
翠禽聲在耳東西,塔底幽尋路轉迷。曠劫難銷心底恨,經霜葉老待誰題?
每懷仙境到無緣,綠暗紅稀又一年。棚上雪香棚下客,暫時分得橘中天。
前舟已云發,后舟更誰待。春事動江皋,客愁滿山海。別晷只須臾,會期知何在?亦既違素心,安得顏不改。故人忽已別,兀兀吾何適?暮投甬東路,不見往來跡。古寺靜修廊,空齋冷虛壁。獨有階上苔,猶如舊時碧。
石壇秋晝下云旗,鐵鎖峰前暫別離。一夜珠宮新露冷,步虛直到月斜時。
匹馬追亡古道傍,便知韓信世無雙。筑壇不用蕭侯語,垓下焉能滅楚王。
飛步臨風亦快哉,雌雄何苦賦蘭臺。只憑一弄漁舟笛,喚得涼飆渡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