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三首 一
新正圓月夜,尤重看燈時。
累塔嫌沙細,成文訝筆遲。
歸牛疑燧落,過鴈悮書遲。
生惜蘭膏燼,還為隔歲期。
新正圓月夜,尤重看燈時。
累塔嫌沙細,成文訝筆遲。
歸牛疑燧落,過鴈悮書遲。
生惜蘭膏燼,還為隔歲期。
正月十五月圓的夜晚,人們格外看重賞燈的時刻。堆燈塔時嫌沙子太細不好堆,寫詩成文時驚訝自己落筆遲緩。歸來的牛群好似是火炬落下,飛過的大雁讓人誤以為是書信來得遲。憐惜燈油燃盡,還得等來年此時再相聚賞燈。
新正:正月。
累塔:堆疊燈塔。
燧:火炬。
鴈:同“雁”。
蘭膏:點燈用的油脂。
隔歲期:指要等到來年。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有賞燈等習俗。詩人在這個節日夜晚,有感于節日氛圍和時光流轉而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因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感受到節日的熱鬧和詩人的情感變化。
這首詩以獨特視角描繪上元節賞燈情景,主旨圍繞節日氛圍和時光感慨。其特點是生動描繪生活細節,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上元節的民俗風貌。
小雨廉纖早釀寒,清晨來訪道家山。
寂寥玉座纓香覆,點綴碧巖楓葉丹。
地勝七山星有斗,人疑千歲鶴飛還。
閑繙洞簡尋真訣,脈望難求發似環。
黃耳東來喜可知,鸰原書札慰愁思。
艱難莫話平時事,愁絕長吟別后詩。
再到空存舊城郭,遺黎重覩漢官儀。
故鄉枌梓凋零甚,夢寐蕪城祇益悲。
卷雪樓前萬里江,亂峰卓列森旗槍。
上有甘公古祠宇,節制洪流掌風雨。
甘公一去逾千年,至今忠義猶凜然。
我來再拜攬塵跡,斜陽白鳥橫蒼煙。
何人熨冰紈,弄趁春晝晴。東風有底急,不容縠紋平。
堤回柳陰直,鷗鷺時合并。無端櫂謳發,驚飛度微明。
山固以畫勝,湖應以詩鳴。云煙小潤色,草木同欣榮。
憶昔二妙俱,中有五字城。打門看修竹,拄杖時一橫。
鱗差幾飛觀,幽花亦多情。老眼眩金碧,何年費經營。
應憐處士家,鶴亦太瘦生。臨風一長嘯,荒田絕人耕。
乘興揚舲意未窮,俊游真有古人風。
朱陳親契當年少,李郭仙舟此日同。
山色遠看空翠里,笑聲高徹水云中。
賢關求士方虛席,得雋行聞冀北空。
新秋清夜月當空,弭楫駝橋意象雄。
銷恨難求賢士酒,揚塵厭共庶人風。
市聲暫息更籌永,漁唱頻驚客夢中。
紺碧瑠璃千頃凈,頑仙常占水晶宮。
每恨元宵雨,收燈遽喜晴。
喧闐雖倦逐,勃窣漫徒行。
入夜寒無頼,隨人月有情。
旅懷忘晤賞,擁鼻有詩成。
西陵渡口望吳山,獨策羸驂興惘然。
竹樹幽深皆可老,江山信美祇隨緣。
知章得請千秋觀,太白狂歌一酒船。
更擬遲留探禹穴,梅梁風雨暗云煙。
貧病同原憲,輕肥誚子華。
耽書祇糟粕,學海淼津涯。
孤嶼亭何遠,葵丘戍復賒。
捄窮無髻寶,絕粒餌胡麻。
壯歲徒干祿,兒時不稱家。
已諳蕉覆鹿,何預鳥銜花。
世態多讒疾,心安免怨嗟。
幕巢同社燕,雉堞接昏鴉。
當食思頗牧,遺忠想尚奢。
安能效狡獪,擲米變丹砂。
醉別壺中太乙天,寥寥云海已經年。
倦游復索長安米,壯志寧求負郭田。
一歲九遷看布武,千巖萬壑莫留連。
同時僚舊重相遇,幸有蓬瀛列二僊。
朔風動地似奔雷,瑞雪飛飛偏九垓。
玉局盡疑從地涌,銀臺空訝倚天開。
西經佛國千峰外,北過天山萬里來。
夸賦兔園非我事,直須興盡棹船回。
牛鬭不可近,近則和爾觸。
摩撫不動搖,愧山老觳觫。
慰我有生意,憐渠無怒心。
伊誰為證據,斷崖楓樹林。
不憚詩催白發生,年年梅綻酷留情。
寒枝幻出橫斜影,舊曲猶堪一再行。
越嶠云霾春最早,西湖煙水夢尤清。
他年相望千山阻,公在鑾坡我退耕。
帝所春先到,西湖梅自開。
橫斜窺水鑒,想像下瑤臺。
青女嚴霜侍,嫦娥借月來。
景陽鐘漏晚,翠羽勿須催。
溪頭飛絮白氈鋪,五馬班春計不踈。
泛宅浮家行樂勝,浪花云葉賦詩余。
競傳畫戟凝香什,莫望高軒織翠裾。
碧落承明公厭直,水晶宮闕更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