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王挽詞二首 二
贈秩徽章洽,求書秘草成。
客隨朝露盡,人逐夜舟驚。
蒿里衣冠送,松門印綬迎。
誰知楊伯起,今日重哀榮。
贈秩徽章洽,求書秘草成。
客隨朝露盡,人逐夜舟驚。
蒿里衣冠送,松門印綬迎。
誰知楊伯起,今日重哀榮。
朝廷贈予官秩與徽章,符合他的功績;他的遺稿也整理完成。賓客們如朝露般消逝,人們像在夜舟中驚醒。在送葬的哀歌里,人們為他送著衣冠;松門處,印綬仿佛在迎接他。誰能想到像楊伯起那樣的賢才,今日又經歷了這死后的哀榮。
贈秩:朝廷賜予死者官爵。徽章:榮譽的標志。洽:相符。
求書:搜集整理遺書。秘草:機密文稿。
蒿里:樂府舊題,用于喪歌。
楊伯起:東漢楊震,字伯起,以賢能著稱。哀榮:死后的榮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范陽王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其哀悼與追思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時期,范陽王在當地應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范陽王,突出其生前功績與死后哀榮。以簡潔莊重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和用典手法,展現了較高的文學水準,在同類挽詞中有一定代表性。
天公號令不再出,十日愁霖并為一。君家有田水冒田,我家無田憂入室。不如西州楊道士,萬里隨身惟兩膝。沿流不惡溯亦佳,一葉扁舟任飄突。山芎麥曲都不用,泥行露宿終無疾。夜來饑腸如轉雷,旅愁非酒不可開。楊生自言識音律,洞簫入手清且哀。不須更待秋井塌,見人白骨方銜杯。
縹緲飛梁駕赤城,漫勞司馬問初平。金泥玉版長生籍,同向丹臺列姓名。
天壇松蓋郁蒼蒼,遺老潛來暗斷腸。便擬為君閒放筆,不知是墨是風霜。
遠書歸夢兩悠悠。閑倚南窗盡日愁。手捲蝦須上玉鉤。淚難收。紅葉相隨何處流。
執契靜三邊,陰符秘莫宣。君能參活句,盡屬圯橋傳。
睡起相思勞寸心,捲簾無語立檐陰。故人千里碧云合,斜日半川紅樹深。江雁忽傳秋后信,隴梅應待雪中尋。天涯奔走成何事?輸與寒窗抱膝吟。
青峰玉鑿芙蓉開,上有控鶴仙人來。憐憐曾孫望霖雨,手寫深云沃焦土。仙人如今在何許?我欲從之一千古。握取青云行九州,長使人間無旱憂。
醉眠彭澤幾何日,只與吟詩辦秫田。靈草獨醒山雨外,可曾持到漉巾前。
裂素持作書,將寄萬里懷。眷眷待遠信,竟歲無人來。征鴻務隨陽,又不為我棲。委之在深篋,蠹魚壞其題。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臉上殘霞酒半消,晚妝勻罷卻無聊。金泥帳小教誰共?銀字笙寒懶更調。人悄悄,漏迢迢,瑣窗虛度可憐宵。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
庖丁擅操割,目行神為虛。三年無全牛,投刃劃有馀。淵情妙至理,豈受外物拘。冥筌茍不棄,安能得神珠。
健卒走紅塵,芝封飛到。金縷斜斜印三道。舞鸞翔鳳,猶帶御爐煙裊。茜衣新象笏,銀章好。對此況當,鶯花繚繞。畫棟翚翚映蓬島。繡簾初卷,共指松椿偕老。浩歌拚爛醉,金尊倒。
霧為襟袖玉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別易會難長自嘆,轉身應把淚珠彈。
憶長庚初夢,是誰遣下蓬壺。到今日相看,仙風道骨,依舊清癯。胸中浩然何物,管三冬、讀盡鄴侯書。筆落千山風雨,氣吞萬里江湖。豪門落落曳長裾。醉倒倩人扶。剛只要疏閑,爭教富貴,不肯饒渠。蟾宮桂春榜字,看明年、光耀滿門閭。應笑青燈黃卷,卻成玉帶金魚。
種藥幽人事,還披本草經。出山拋舊翠,過雨有新青。術受壺中秘,方傳肘后靈。不辭勤服餌,為變發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