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
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
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
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
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
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
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
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
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
當年我們都像芬芳的桂枝各中一第,出行日期還沒定,卻已耽擱了春日時光。我像江魚和北雁一樣常常想念你們,可秦地的樹和嵩山的云卻渾然不知。路過下苑只能徒勞地想象,東門送別又錯過了時機。灞陵的柳色并無離恨,不要白白折下長條贈給思念之人。
芳桂:比喻科舉及第者。
壓春期:耽誤了春日時光。
朔雁:北方的大雁。
下苑:指皇家園林。
差池:錯過時機。
灞陵:漢文帝陵寢,附近多柳樹,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科舉及第東歸途中。科舉及第是人生喜事,詩人在灞上想起一同及第的同年好友,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社會重視科舉,及第者往往會有不同的前程和去向,離別也在所難免。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同年好友的思念與惜別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手法運用得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科舉及第者的生活與情感狀態。
紫薇金屋閉春陽,石竹山花卻自芳。莫道故情無覓處,領巾猶有隔生香。
夜來急雪打船窗,今夜推窗月滿江。堪恨無情一枝櫓,水禽驚起不成雙。
坐對鴛鴦草,行看蛺蝶花。那知春復夏,游子未還家。
長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陰寒盡向西。楚客天南行漸遠,山山樹里鷓鴣啼。
郁郁龍象山,松柏森蒼蒼。中有丹山鳥,哀鳴復回翔。樹下即方池,池旁多鴛鴦。封缸有美酒,羅列東西廂。新婦廚下來,徐徐捧羹湯。長孫華蘤冠,幼孫明月珰。再拜拜壽母,愿母舉一觴。呼瀟汝來前,未言淚盈眶。瞿瞿心目中,曷嘗須臾忘!汝父初聞喪,星奔去澄江。露宿衣難斯,雨泣鈴郎當。沈沈永寧城,凄風搖陰房。切脈雰亂絲,背面欹空床。病名我不知,何由知醫方?回頭看我面,眼語諸兒郎。復指白衣冠,當作收斂裝。汝時口啖餅,學哭嬉柩旁。為汝換錦袍,隨兄爇爐香。朝發滬州頭,丹旐魂飛揚。暮宿巴江尾,白雞鳴悽愴。體夫詈重棺,騎奴嘲空囊。家有垂白母,猶待兒治喪。遙遙二千里,如何到家鄉?明年汝兄歸,捧棺交汝兄。逝者遂已矣,存者稱未亡。我今七十三,忽忽四十霜。食梅難得甜,啖蔗難得漿。何圖見孫曾,驩笑同此堂。瀟也奉母言,手書告其朋。同年黃遵憲,曾歷各海邦。西俗重婦女,安居如天堂。一簪值十萬,一衣百萬強。登樓客持裾,試馬夫引韁。夢中不識役,矧乃身手當。雖則同女身,苦樂何參商?吁嗟三代后,女學將毋忘。執業只箕帚,論功惟酒漿。所托或寒微,持身備嬪嬙。拳拳事女君,縮縮足循墻。人權絀已甚,世情習為常。周婆欲制禮,胡兒惟有娘。將此語人人,人人疑荒唐。人生于父母,猶戴日月光。同是鞠育恩,誰能忍分張?當時黔蜀交,塞道嗥豺狼。驅兒就兄學,虎口兒勿驚。黃巾動地來,捉人鎖瑯珰。棄家匿深山,視盎無宿糧。蜀姜與蜀錦,殷勤遠寄將。口書勉兒學,兒學毋怠荒。山中多黃檗,甘苦母自嘗。母苦兒則知,不知母何望?瀟今富學行,非母曷有成。斯實備父德,豈徒慰姑嫜。作婦甘卑屈,為親宜顯揚。顯揚萬分一,恩義終難詳。盤龍恭人誥,雕螭節孝坊。悠悠《鹿鳴》詩,并坐歌笙簧。歌我《述德篇》,彤管何芬芳。持謝有母人,念茲永勿忘!
寥昔十年字,新今百八篇。男兒自傳世,何必托彼傳。
往時淟涊玷蕃宣,處士名聞積有年。甚欲同傾彭澤酒,未能略送始興錢。細看好句無疵處,時出名言亦自然。苦海愛河爭沒溺,禪窗一榻篆茶煙。
黃扉十載共絲綸,壯志相期作藎臣。大塊推移終息老,浮生行止豈由人。尋常野服隨身便,忽漫韶華過眼新。若許扁舟同范老,五湖煙水久知津。頭上涼飔透白綸,藥籠頻檢識君臣。行吟盡日無佳句,夢想終宵有故人。松塢晝長茶灶熟,秫田秋稔酒篘新。閒來偶試湖邊屐,雨后蘋香水沒津。
苦心自在阿堵,圣處誰知寧馨。佳句忽來天外,恰能當當亭亭。
高下龍堆萬馬趨,直將漠外作疆隅。漢家只守飛狐嶺,坐使中原失遠圖。沙磧荒榆細柳多,步行不用蹀鳴珂。連朝登頓渾無倦,甘苦身先士荷戈。
平生張翰極風流,十月江湖吐亂洲。客子光陰詩卷里,鏡中鬢發不禁秋。
至誠旁達,柔祇格思。奉以琮幣,致誠在茲。
歲晚催孤客,鄉心逐小舠。來隨江水遠,去繞越山高。寒日淡霜野,陰風亂夕濤。感君多意氣,不必贈綈袍。
別后相思夢亦難,東虛云路海漫漫。仙凡頓隔銀屏影,不似當時取次看。
太平門外玄云合,望里棲霞休上人。野鹿階前眠佛日,臘梅庭下報王春。諸峰盡斲如來像,七火都離無量身。但得簿書閒半夕,便尋蘭若說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