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二首 一
漢代非良計,西戎世世塵。
無何求善馬,不筭苦生民。
外國讐虛結,中華憤莫伸。
卻教為后恥,昭帝遠和親。
漢代非良計,西戎世世塵。
無何求善馬,不筭苦生民。
外國讐虛結,中華憤莫伸。
卻教為后恥,昭帝遠和親。
漢朝對西戎采取的政策并非良策,致使西戎世世代代侵擾邊疆,戰亂不斷。只因想要得到西域的良馬,卻不顧百姓承受的苦難。與外國締結的仇怨虛假不實,中原人民的憤恨無法伸張。這反而成為后世的恥辱,漢昭帝還遠嫁公主去和親。
西戎:古代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
無何:只是因為。
筭:同“算”,考慮。
讐:同“仇”。
和親:指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的政治聯姻。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生活在一個有邊疆問題的時代,看到國家在處理邊疆關系上的一些不當舉措,聯想到漢朝類似的情況,有感而發。通過批判漢朝的邊疆政策,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漢朝邊疆政策的失誤,其突出特點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對錯誤政策的不滿。在文學史上反映了詩人關注社會現實、敢于批判的精神。
塞山行盡到烏延,萬頃沙堆見極邊。
河上月沉鴻鴈起,磧中風度犬羊膻。
席箕草斷城池外,護柳花開帳幕前。
此處游人堪下淚,更聞終日望狼煙。
風亭弦管絕,玉漏一聲新。
綠茗香醒酒,寒燈靜照人。
清班無意戀,素業本來貧。
明發青山道,誰逢去馬塵。
可愛漢文年,鴻恩蕩海壖。
木雞方備德,金馬正求賢。
大戰希游刃,長途在著鞭。
??看晁董策,便向史中傳。
肆目如云處,三田大有秋。
蔥蘢初蔽野,散漫正盈疇。
稍混從龍勢,寧同觸石幽。
紫芒分羃羃,青颕澹油油。
始愜倉箱望,終無滅裂憂。
西成知不遠,雨露復何酬。
我力或屈,我躬莫汚。
三黜如飴,三起惟懼。
再賓為寵,一麾為飫。
昔在治繁,常思歸去。
今則合契,行斯中慮。
賀蘭山便是戎疆,此去蕭關路幾荒。
無限城池非漢界,幾多人物在胡鄉。
諸侯持節望吾土,男子生身負我唐。
廻望風光成異域,誰能獻計復河湟。
美玉常為器,茲焉變漏巵。
酒漿悲莫挹,樽俎念空施。
符彩功難補,盈虛數已虧。
豈惟孤玩好,抑亦類瑕疵。
清越音雖在,操持意漸隳。
賦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椶床已自檠,野宿更何營。
大海誰同過,空山虎共行。
身心相外盡,鬢發定中生。
紫閣人來禮,無名便是名。
寒松聳拔倚蒼岑,綠葉扶疎自結陰。
丁固夢時還有意,秦王封日豈無心。
常將正節棲孤鶴,不遣高枝宿眾禽。
好是特凋群木后,護霜凌雪翠逾深。
庭竹森疎玉質寒,色包蔥碧盡瑯玕。
翠筠不樂湘娥淚,斑籜堪裁漢主冠。
成韻含風已蕭瑟,媚漣凝淥更檀欒。
此君引鳳為龍日,聳節稍云直上看。
白馬頓紅纓,梢毬紫袖輕。
曉冰蹄下裂,寒瓦杖頭鳴。
叉手膠黏去,分鬃線道絣。
自言無戰伐,髀肉已曾生。
一面妖桃千里蹄,嬌姿駿骨價應齊。
乍牽玉勒辭金棧,催整花鈿出繡閨。
去日豈無沾袂泣,歸時還有頓銜嘶。
嬋娟躞蹀春風里,揮手搖鞭楊柳隄。
賈生年尚少,華發近相侵。
不是流光促,因緣別恨深。
憐君成苦調,感我獨長吟。
豈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
濁波洋洋兮凝曉霧,公無渡河兮公竟渡。
風號水激兮呼不聞,提壺看入兮中流去。
浪擺衣裳兮隨步沒,沈尸深入兮蛟螭窟。
蛟螭盡醉兮君血干,推出黃沙兮泛君骨。
當時君死妾何適,遂就波濤合魂魄。
愿持精衛銜石心,窮取河源塞泉脈。
鳥道見狼煙,元戎正急賢。
圖書借朋友,吟詠入戈鋋。
山色城池近,江聲鼓角連。
不應夸戰勝,知在檄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