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六
性疎常愛臥,親故笑悠悠。
縱出多攜枕,因衙始裹頭。
上山方覺老,過寺暫忘愁。
三考千余日,低腰不擬休。
性疎常愛臥,親故笑悠悠。
縱出多攜枕,因衙始裹頭。
上山方覺老,過寺暫忘愁。
三考千余日,低腰不擬休。
我生性疏懶常愛躺臥,親友們都笑著看我這般悠閑。即便出門也大多帶著枕頭,因為要去衙門辦公才束起頭發。上山時才發覺自己已年老,路過寺廟能暫時忘卻憂愁。歷經三次考核一千多天,我還是打算低著腰繼續任職不停歇。
疎:同“疏”,疏懶。
親故:親戚朋友。
悠悠:閑適、不在意的樣子。
因衙:因為去衙門辦公。裹頭:束發,指整理好頭發去辦公。
三考: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每三年考核一次。
這首詩是姚合在武功縣任上所作。當時他仕途不得志,在小縣任職。詩中反映了他在平淡又繁瑣的為官生活中的心境和態度。
此詩主旨是展現詩人為官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特點是質樸真實,以日常小事反映情感。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姚合詩歌關注日常生活、風格清切的特點。
王郎不知何許人,一舟橫泛江之濱。風清月霽未肯出,滄洲獨與天為鄰。洞庭煙水兩寂寞,十年不見君山春。北風三日雪大作,掛席張帆以為樂。手中鐵笛吹紫凰,身上?衣如白鶴。拍浮滿載百壺酒,奚足篷窗供獨酌。剡中隱者毋相疑,乃與戴老同襟期。更闌酒盡雪未止,趣棹欲返猶遲遲。今夕何夕此乘興,千載未必無人知。
風自蕭颾雨自愁,望來云氣每疑秋。登臨畏向高原去,恐有鹡鸰在上頭。
銀河玉露曉天低,翠峽黃郊去馬嘶。上佐三年官正滿,明珠百斛句新題。鈐岡草木霜前隕,縣郭?鴉雨里啼。千室弦歌待明府,今人能政古人齊。
天然金蕊冠群英,誰信鵝黃染得成。昨夜南枝報春信,摘來香露月中清。
窮廝煎,餓廝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脫卯。萬頃湘江洗不清,無生曲調何時了。
四野沉沉郁暮云,殘暉盡被萬峰吞。茫茫荒草沒歸路,黮黮巖扉不見門。顛跌籮筐鏖亂棘,踉蹌腳步戰盤根。夜風淅淅螢星爍,笑逐狐蛇一處奔。
灝氣瀰漫六合同,半兼寒雨半隨風。連朝流水成新凍,一夜青山失舊峰。廣野兔迷高下窟,長途人斷去來蹤。漁村僧舍無邊景,都入先生賦詠中。
歲寒心事舊相知。相別去年時。如今重睹春風面,此年時、消瘦些兒。天上玉堂何在,人間金鼎頻移。風塵不染素羅衣。脈脈倚柴扉。桃根桃葉爭春媚,盡教他、濃抹胭脂。老我揚州何遜,隴頭誰為題詩。
蕭寺姑分一日光,人生同調穩相當。空齋夜語規前哲,帶酒論文恐老狂。三獻三休真琬琰,一前一卻笑螳螂。君家江左才名舊,會向長涂一振驤。
當攜鴛侶禱天工,造化樞機執掌中。愿得毀之重鑄范,從心所欲樂融融。
滄海何年落南浦,芳草碧盡綠苔古。俄攜春色帝城來,共駕長虹擊鼉鼓。青山拂袖玄猿呼,白波搖空怪龍舞。黑云一片落吾杯,馬上行人怨風雨。
杜卻衡門幸茍安,不煩臨鏡嘆衰顏。好懷都屬耆英社,往事真過夢覺關。乘興有時行伴鶴,支頤長日臥看山。光前業付吾難弟,廣廈仍須庇萬間。
別歡三春月,思歡九秋霜。霜華上玄鬢,儂心底不傷。
眼見賓鴻去復回,可堪云霧隔瑤臺。黃花自在山中發,青鳥何由海上來。墻角蟲號瓜蔓索,樹頭禽嚇栗房開。涼蟾照幕還清夜,慚愧千村野哭哀。
降虜之戈輿入關,千年尚落泥沙間。腥鐵陰生紫花出,血痕半蝕朱砂斑。驚看故物為磨洗,似見風云掌中起。風云慘澹坑塹深,冤氣浮沈鐵光里。當時揮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魯陽日。誰知括母空上書,竟墮長陵銳頭術。遺鐵尺馀人共傳,四十萬人誰見憐。人骨煙消鐵無恙,流傳作鑒非皇天。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須血成海。長平道上有人行,百勝秦兵豈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