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傷茅山縣孫尊師三首 一
蟬蛻遺虛白,蜺飛入上清。
同人悲劒解,舊友覺衣輕。
黃鵠遙將舉,斑麟儼未行。
惟應鮑靚室,中夜識琴聲。
蟬蛻遺虛白,蜺飛入上清。
同人悲劒解,舊友覺衣輕。
黃鵠遙將舉,斑麟儼未行。
惟應鮑靚室,中夜識琴聲。
孫尊師如蟬蛻般離世,遺下一片清虛,如彩虹般升入仙境。一同修行之人悲嘆他如雙劍分離般逝去,舊友感覺他已超脫塵世。他像黃鵠即將遠飛,又似斑麟莊重卻未前行。只有在鮑靚的仙室,或許能在半夜識得他傳來的琴聲。
蟬蛻:比喻人去世。虛白:指純凈無欲的心境。
蜺飛:像彩虹飛升,指得道成仙。上清:道教仙境。
劒解:傳說晉代雷煥、張華得雙劍,后雙劍化龍而去,這里比喻孫尊師離世。
衣輕:表示超脫塵世。
黃鵠:傳說中的仙鳥。
斑麟:指麒麟,仙獸。
鮑靚室:鮑靚是東晉道教學者,這里借指孫尊師修煉之處。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茅山孫尊師去世,詩人聽聞后有感而發。茅山是道教圣地,當時道教盛行,孫尊師在當地可能有一定影響力,詩人與他或許是同道之人,所以在其離世后寫下此詩表達哀傷。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孫尊師離世,突出特點是充滿道教文化色彩,用豐富意象營造仙意氛圍。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對道教文化的描繪與情感表達,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從前搬運幾多人,
只把凡形頓出塵。
千萬天仙行此術,
玄珠照耀一元真。
綺里由來有二難,無端相對作南冠。
輪臺詔下龍髯迥,華表歸來鶴語寒。
月夜一尊歌《棣萼》,春風雙騎渡桑乾。
何年恩到窮荒外,還向藜床問幼安。
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東市朝衣真不測,南山鐵案竟無名。
芝焚蕙嘆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聞道詬天兼罵賊,好頭誰斫未分明。
丹頂玄裳白羽輕,芝田舊日得仙名。
生來云水原天性,望里蓬壺是去程。
代遠每過千歲壽,露寒常向九皋鳴。
不隨衛國乘軒隊,穩臥松巔夢太清。
強邀女伴上層樓,萬疊云山望里幽。共喜嵐光添粉本,肯因柳色感云浮。垂綸我羨姜詩鯉,扣角誰歌寧戚牛。傍晚鐘聲聽隔院,吟成馀興尚難休。
一聲清磬又登樓,倚遍欄桿客思幽。望遠卻嫌云樹蔽,看山最愛夕陽浮。漁歌隱約溪邊艇,牧笛橫欹隴上牛。同是平生好吟癖,新詩酬唱不能休。
嫩綠園林雨后天,漫開花塢會群仙。落紅不遣家童掃,留取馀香薦客筵。
松醪春濺玉缸香,喜洽親朋笑滿堂。山雨似知留客意,檐前向晚送微涼。
針馀無事對花吟,靜聽涼蟬噪遠林。
海燕將歸辭舊壘,塞鴻何處報新音。
幾番葉響催詩緒,一片砧聲搗客心。
簾押低垂風正定,笑攜棋局到庭陰。
老禪竿木各逢場,
詩客端來共葦航。
一任顛風聒高浪,
滿船歡笑和詩忙。
禪房聊駐馬,心賞愜幽期。水闊人煙遠,云閒客意遲。杯深堪避暑,興到共裁詩。今日青蓮畔,還同白社時。
古寺藏幽境,高城駐晚涼。林深煙欲暝,荷凈水含香。野意隨鷗泛,芳心逐燕忙。翛然薄塵網,欲此借僧床。
野色連城堞,香風暗芰荷。蟬聲依樹近,鳥語隔花多。鐘定分僧飯,蘆深隱釣蓑。追歡吾意足,寧羨習池過。
暫輟鹓鸞侶,來尋鷗鷺群。野煙行處斷,山色坐中分。曲路縈丹壑,空亭駐白云。幽凄堪寄傲,即此謝塵氛。
落日簾垂照,輕風席引涼。幽香浮別澗,寒氣漾橫塘。松偃檐前蓋,荷裁澤畔裳。相看聊酩酊,□路坐俱忘。
風塵容吏隱,懶散意何如。洞里尋花徑,巖間借草廬。堤平朝度馬,波定晚窺魚。咫尺城邊路,寧令芒屐疏。
萬里南交路,君今作遠游。著鞭臨祖道,受詔出皇州。
漢柱云煙古,秦林瘴癘收。幕中如有問,珍重為參謀。
慷慨屬櫜鞬,離筵惜解分。班超志投筆,司馬獨能文。
虎旅連云動,笳聲向月聞。安邊有良策,及此樹功勛。
熱血填胸郁不涼,
騎麟披發走南荒。
未酬戎馬書生志,
依舊吾廬榜自強。
欽崇太霄,肅奉徽冊。
大禮克誠,鴻猷有赫。
令芳爰薦,明靈斯格。
照謝垂祥,永懷何極。
爵并開鄉邑,
官皆視大蓬。
年齡高略似,
須發黑難同。
重臺諼草初離土,
百葉緗梅已滿枝。
莫道山家殺風景,
也能醉倒向東籬。
綠野融融春日晞,茂林脩竹術苗肥。
峨眉月照清樽酒,巫峽云連白板扉。
王褒金馬詩初就,楊子玄經客正稀。
東岳山前南國夢,何時重采蜀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