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深二十首 十六
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
玲瓏鏤雞子,宛轉彩毬花。
碧草追游騎,紅塵拜掃車。
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
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
玲瓏鏤雞子,宛轉彩毬花。
碧草追游騎,紅塵拜掃車。
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
哪里的春色最為濃郁?最濃的是在寒食節的人家。精巧的鏤空彩蛋,婉轉的彩球花飾。綠草地上追逐游春的坐騎,紅塵中行駛著祭掃的車輛。蕩秋千的細腰少女,身姿搖曳隨風傾斜。
寒食家:過寒食節的人家。寒食節為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禁煙火,吃冷食,有祭掃、踏青等習俗。
鏤雞子:雕刻或彩繪花紋的雞蛋,古代寒食節有鏤雞子的習俗,作為裝飾或饋贈。
彩毬花:彩色的球與花飾,可能指節日裝飾或兒童玩具。
追游騎:追逐游玩的騎馬者。騎(jì),騎馬的人。
拜掃車:前往掃墓的車輛。拜掃,指掃墓祭祖。
細腰女:形容身姿苗條的少女,此處指蕩秋千的女子。
此詩為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組詩之一。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常以詩記錄日常生活與節令習俗。寒食節是唐代重要節日,詩人通過此詩描繪了當時寒食日的民間活動,反映了中唐時期的社會風俗與文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
全詩緊扣“春深”與“寒食家”,從節日裝飾、游春祭掃、少女秋千等多角度展現寒食春景,既具民俗價值,又富生活情趣,體現了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特點,是唐代節令詩的典型代表。
歲闌懷舊總堪悲,五十年間黍一炊。茂苑諸郎久星散,西泠俊侶半蘭摧。當時壇坫爭盟幟,今日江湖共劫灰。兒輩安能知許事,會心惟有鄭君梅。
玉帶河流緣蔚藍,君家橋北我橋南。一談忽作容易別,便是無情也不堪。
玉盤鑒影冷星追,軺外閑禽噪旭暉。徹路車喧猶在夢,霜林如洗若征衣。
長沙厚德魏安陽,禹績東南澤更長。坐挹遺蹤想明盛,又從東里到文襄。
覓春無路得寒林,萬里清和此晏溫。載酒尋芳常恨早,無金入戶只藏春。柳濃不似生時色,花斂仍依摺處痕。獨有悠然觀前月,石林寒絕也隨人。月樓花落水侵岑,紫石峰前綠又新。承露囊中盛臈藥,無塵袖里有晴云。松高猿見古時月,花晚鶯添幾日春。籬畔尋芳尋不見,楞梨綠李下紛紛。
雪后千門月色開,故人遙憶子猷回。饒他已盡山陰興,半夜還須載酒來。
人生匪不營,所營在衣食。田疇雖久蕪,常業當自力。有男種桑麻,有女事蠶績。耕織亦云勞,歲功幸已畢。開軒弄書琴,游泳得閑隙。區區百年內,所樂在昕夕。
夢入天門看春榜,榜中不記狀元名。世間此夢真何夢,說到梁生似有情。
玉質金章映海濱,養成天德異凡倫。曾顏窈渺關前圣,管葛粗疏付后人。惆悵窮途三訖癸,吁嗟厄歲再逢寅。送公何物堪將去,留在埋銘石色新。飲冰那得不醒然,北看成南丑又妍。建策須為萬世慮,孤忠亦有一身全。星文忍向生前墜,夢事方從死日傳。莫指鳴山歸路熟,青林黃葉度年年。
上京兩月得從容,視草堂前華影重。黃閣宣麻書數紙,大官尚醞日千鐘。題名已愧聯群玉,善頌惟知儗華封。王事期程行有日,從今夜夜夢鰲峰。
文箓傳三昧,詞壇白雪吟。奇才困場屋,晚歲綴紳簪。所歷官雖小,去思人到今。掛冠垂九秩,福善見天心。
華屋春將盡,紗窗日易昏。不知多少恨,相見與君言。
我行日日向山逢,濛雨昏林氣欲冬。浮翠朝華清曉色,飛煙遠碧凈秋容。諸峰壁立初無路,曲徑環來別有縫。倦客未遑尋佳勝,幽人何處喜聞跫。
東風微破野梅心,著骨清香已不禁。綠刺一尖雙莟子,錯書小字帶懸針。
漁人騁技巧,長網截大川。萬魚不能脫,已知數當然。傾城食鮮膾,維舟洗腥涎。猶有鮫鱷存,食人市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