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種花二首 一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天時有早晚,地力無高低。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蠭逐不去,好鳥亦來棲。前有長流水,下有小平臺。時拂臺上石,一舉風前杯。花枝蔭我頭,花蘂落我懷。獨酌復獨詠,不覺月平西。巴俗不愛花,竟春無人來。唯此醉太守,盡日不能回。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天時有早晚,地力無高低。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蠭逐不去,好鳥亦來棲。前有長流水,下有小平臺。時拂臺上石,一舉風前杯。花枝蔭我頭,花蘂落我懷。獨酌復獨詠,不覺月平西。巴俗不愛花,竟春無人來。唯此醉太守,盡日不能回。
帶著錢買來花樹,在城東的山坡上栽種。只買開花的樹種,不限于桃杏梅。各種果木混雜種植,千枝花依次開放。天時雖有早晚差異,土地卻不分高低優劣。紅的像霞光般艷麗,白的似白雪般皎潔。游蜂追逐不肯離去,美麗的鳥兒也來棲息。前有長流的溪水,下有小小的平臺。時常輕拂臺上的石頭,舉杯迎風獨飲。花枝遮蔽我的頭頂,花蕊落進我的懷抱。獨自飲酒又獨自吟詩,不知不覺月亮已西沉。巴地風俗不喜愛花,整個春天都無人前來。只有我這醉酒的太守,整天留連不愿返回。
參雜種:混雜種植。參,雜。
次第:依次,順序。
巴俗:巴地(今重慶一帶)的風俗。
太守:漢代郡長官稱太守,此為詩人自稱(蘇軾時任忠州通判,類似地方長官)。
此詩約作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前后,蘇軾任忠州(今重慶忠縣)通判期間。詩人在城東山坡(稱‘東坡’)開墾種植,通過種花一事記錄當時的生活狀態,反映其在地方任上遠離朝堂紛爭后,于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全詩以‘種花—觀花—獨醉’為脈絡,展現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超然自適的品格。通過巴地風俗與個人情趣的對比,凸顯其獨特的審美意趣,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蘇軾早期展現生活情趣的代表性作品。
孤棹倚章江,同年話更長。試丹醫鶴郟,卜歲結羊腸。清事伯英草,丹心陸贄章。不須悲去住,仕路正茫茫。
息影塵如海,名山不可尋。今逢招隱寺,終得證初心。泉壑蕭郎跡,松筠戴子琴。千年欲何待,寂寞水云深。
一室晤言好,誰為覆手炎。宦清貧亦得,交澹貴無嫌。單裌春風換,深杯夜雨淹。頻過吾望汝,次第檢牙簽。
建溪昔稱險,橫流多怪石。參錯列牛馬,廉利侔劍戟。篙工慣習水,禱賽資神力。前后互招呼,分寸恐或失。激蕩轟雷鳴,沫流飛雪白。諦觀毛發豎,一命試輕擲。逶迤過水口,灘盡溪流碧。棹歌發清響,貰酒娛西夕。患至慮煩紆,險過事愉懌。物理固其然,臨流長太息。
五湖東半落楓橋,隱若晴虹破寂寥。漫漫芙蓉難識路,陰陰楊柳乍通潮。分披野色尋幽慣,倚徙江天入望遙。想去樂丘應不遠,過從時復見漁樵。
翻身造屋。補種幾株松與竹。志節凌云。風雪前頭萬點春。葫蘆依樣。切莫夸夸談宅相。苦念支持。阿母寒窗斷杼時。
郎君向行在,海岱暮云深。王謝金貂系,班揚翰墨林。應為洛下詠,莫作越人吟。父子知名后,眉山直至今。
小盤承露凈鉛華,玉露依稀染碧霞。弱質幽姿娛我老,傍人籬落蔓秋花。
亂離仍再歲,未敢有吾廬。林下休官久,草間求活初。跡雖寄戎旅,心已混樵漁。吉語來何晚,將軍□素書。
智門蓮花,趙州庭柏。不用低頭,思量難得。
黃州故事今何在,漢水東流尚未窮。一世英雄爭赤壁,百年風月屬坡翁。吹簫俊發龍吟后,作賦才豪鶴夢中。二客從游雪堂夜,丹青猶與昔時同。
衣冠是處故人,不如一吳國倫。七品十年不賤,千金片語那貧。
韓江二月春,客路倍精神。尺一鳳鸞檄,東南社稷身。自盟酬圣主,誰肯負勞臣。去去滇池上,無煩憶海濱。
沄沄西江水,送我沙邊舟。當時送行客,勉我無久留。晤言宛如昨,庭葉忽再秋。人生寸心違,何以消吾憂。
茗眼窺愁,燈唇喚夢,邀集鷗侶。按拍尋聲,分題刻燭,斟酌閑宮羽。傷高危涕,握蘭芳思,且共玉尊深訴。盡拋殘、鴛箋麝墨,四座競傳新句。詞場跌宕,風塵澒洞,驚認鬢絲非故。荊棘移駝,樓臺幻蜃,舉目成今古。金荃緒墜,紫霞譜佚,凄換十三箏柱。但珍重、霜花俊賞,素弦自撫。